-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 编辑:任红娟
- 时间:2025-07-05 17:39:59
7月5日,苏童全新长篇《好天气》在江苏书展中心舞台举行盛大的线下首发式。苏童与作家叶弥、读书博主赵健一起,回到文学出发之地,畅聊记忆中的好天气和旧时光。活动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赵阳主持。
活动现场,凤凰传媒总编辑徐海、凤凰传媒副总经理袁楠、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社长张在健与苏童共同为新书首发揭幕。同时举行了《好天气》微电影以及有声剧的首发仪式,并宣布《好天气》全IP开发同步启动。
徐海在致辞中表示,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这几年渐渐进入全国文学出版的第一方阵,连续三届凤凰文学奖的举办,会聚了一众名家到凤凰文艺的旗下,“文学的出版离不得作家的辛勤奉献,我看到在座的有很多年轻的朋友,正是因为你们喜欢文学,喜欢苏童老师,喜欢《好天气》才会聚集在这里,你们才是给予文学出版长盛不衰的星星之火。”
《好天气》是作家苏童的最新长篇力作,也是凤凰文艺出版社2025年度重点图书产品。小说以江南郊区的咸水塘为背景,讲述了这片区域城乡两个家庭从二十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恩怨纠葛,以及这片土地上人们在时代发展变迁下的爱恨悲欢。苏童用奇幻的叙事、精准的语言、荒诞的情节去呈现这一时期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的矛盾和冲突,去观照普通人应对时代发展变迁的精神困境和人性种种。
在与叶弥、赵健的对谈中,苏童坦言,这是他“写得最慢的长篇”,11年间反复删减上百万字,最后形成这部47万字的《好天气》。他向读者诚意推荐,“这书真的很好看,虽然厚,大家不要害怕它厚,看进去了,它就会很薄。”
《好天气》的诞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苏童从小生活在苏州城北的齐门,那里属于城郊接合部,一出门就能看见遍地的工厂和烟囱,水泥厂的白烟、炭黑厂的黑烟、制药厂的黄烟,汇聚成一片“彩色天空”,小说里交织出现的“黑天气”“白天气”“酸天气”,并非虚构,而是回忆。“跟我年纪差不多大的苏州人看了,会说我写的是纪实文学。”苏童表示,也许今天看来带有某种反讽意味,却是他小时候对于天空的诚实记忆,“在小孩子眼里,除了黑色的烟,红烟、黄烟、紫烟都太美了。”
叶弥同为苏州作家,对于苏童的作品有着非同寻常的感受,她说近十年来写短篇、中篇还有长篇,都喜欢用吴郭城、花码头镇、香炉山这样的地名,这跟苏童的香椿树街很像,是作家虚构的一个文学地理概念,但写的都是苏州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她盛赞苏童小说的语言堪称中国当代作家中的典范,坦言习作阶段曾通过抄写其文字潜心揣摩其精妙韵味。
苏童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包括70后、80后,甚至90后、00后,赵健在上中学时就喜欢苏童的作品,虽然先锋文学离我们这代人已经比较遥远了,但苏童还在写,他用温情的目光看着这个复杂的世界,在别人有意把简单复杂化,追求尖锐、深刻和力度的时候,他却在简单叙述中还原着并不简单的故事,其中蕴含丰富,有种让快乐却笑不起来,辛酸却哭不出来的感觉,呈现出复杂的人性,传达了一种无法言传的心理体验。
赵健进一步谈到,阅读苏童的小说为我们解读其他文学经典提供了全新视角。在《好天气》中,塘东招娣与塘西招娣如同镜像般相互映照,这种人物设定让他在阅读《红楼梦》时亦生发出独特感悟:贾母与刘姥姥、晴雯与薛宝钗,本质上或是同一生命形态的不同投射,只因出身境遇的差异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赵阳表示,苏童的《好天气》是凤凰文艺近十年来出版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图书出版后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苏童用11年的沉淀告诉我们,文学的价值在于把“那时的雨”引到“当下的天空”,让历史照进现实。有信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做好这本书的推广,让苏童藏在文字里的隐秘、潮湿、黑色幽默,都在这晴好的天气里得到释放。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