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 编辑:高霞
- 时间:2025-04-27 22:58:38
800余人物、数十座建筑及牲畜舟车……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当时的都城汴京盛景,因其内容繁杂、画工精湛而成为国宝级文物。近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05后大学生陆俊逸,历时2年时间临摹了《清明上河图》,用笔墨白描的形式再现了这幅传世名作。
大学生历时两年临摹《清明上河图》
4月27日,现在快报记者在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见到了陆俊逸临摹的《清明上河图》,这幅长达3米、宽30厘米的临摹作品,与原作一样线条细腻、人物繁杂,细到人物服饰装扮、屋顶瓦片数量、屋内陈设,也都能一一对应。细心感受,如同进入了一个喧嚣热闹的古代闹市。
陆俊逸是一名大一学生,从小就非常热爱画画,“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学习画画,此后就一直没有停过。”陆俊逸告诉记者,他一直对古代书画瑰宝非常迷恋,特别是《清明上河图》让他非常着迷,“《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图画中,表现了画家张择端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两年前,在父母的帮助下,还是高中生的陆俊逸开始着手临摹,“平时还要上课,都是利用周末的时间开画。”
《清明上河图》线条密集复杂,细节多,要绘制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各类牲畜,大小船只,以及房屋、桥梁、城楼等建筑,临摹时需要极大的专注力和耐力。“全卷800余人物、数十座建筑及牲畜舟车。”陆俊逸每次一画就是四五个小时,“很沉浸,经常忘记了时间。”
陆俊逸在临摹《清明上河图》
“其实最难的还是人物神态的还原,要反复对照史料,甚至研究宋代服饰,力求形神兼备。”据记者了解,为还原好北宋市井风貌与绘画技法,陆俊逸在创作过程中,从学校图书馆借阅,反复认真研读《东京梦华录》《中国绘画史》等典籍,从构图、笔触到历史背景都反复雕琢,为完成画作提供跨学科知识支撑。
“整幅画的构图、人物塑造和船只描绘都极具挑战性。”理想是丰满的,真画起来,摆在陆俊逸面前的是一道道难关,“也曾经想过放弃,但是父母一直鼓励我,再难也要画完。”在父母的鼓励下,陆俊逸提起精气神,一笔都不能偷懒,凭借着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从线稿、勾线到细节修饰,历时两年,终于在最近完成了整幅画卷,“这次也有比较遗憾的地方,画卷只有3米,只临摹了《清明上河图》的九成。”
“《清明上河图》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生活美学与精神追求,青年学生的临摹不仅是技艺传承,更是对‘何以中国’的思考答卷,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传承中华文脉的使命担当。”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宋晓梅表示:“这幅‘手绘千年’的青春实践,是学院美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结合,未来,学院将继续开创美育工作新格局,激发同学们创新的内驱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讯员 嘉悦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顾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