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快快评|挡不住校长的“朋友圈”,焉能办好学校食堂?


人民日报报道,山西省汾西二中原校长赵孟锁,被查实存在截留餐费、虚列名目套取食材费、重复报账套取营养午餐运营费等问题。据当地纪委监委统计,赵孟锁任校长期间,学校应用于购买食材费用总额为1072万多元,但被截留、套取、挤占的就有420多万元,占比约40%。如此一来,学生的伙食水平大大降低,也就不难想象了。

近年来,部分中小学的食堂管理出了一些问题。例如,2024年12月有媒体报道,湖南隆回两任县委书记受贿,放任不良商家将劣质米掺进学生营养餐。2024年12月25日,中国人大网发布报告指出,国家监委指导各级监察机关依法查处贪占学生餐费、插手招标采购、收受回扣等问题3.8万件,处分2.3万人。对此,现代快报先后发表《学生营养餐“变味”的根源找到了》《学校食堂不是违规项目的资金出口》等评论文章,予以关注。

多年来,围绕中小学食堂管理服务,相关部门出台了包括《教育部关于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办法》《中小学食堂管理服务规范》在内的多项规定,各地学校理当认认真真地落实。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一些学校,食堂成了“长袖善舞”者、利欲熏心者的“后花园”,予取予求,无法无天。

探究此类案例可以发现一个突出问题:校长的“朋友圈”深度进入学校食堂,在取得经营承包权、供餐权之后,把学校食堂弄得乌烟瘴气。人民日报披露的细节就是明例,在汾西二中,该校食堂的实际食材供货商为汾西二中时任校长赵孟锁的亲弟弟赵某亮,食堂负责人亢某也是赵孟锁的前同事。此外,“食堂由校董事长妹妹承包”“食堂承包人是校领导近姻亲”等现象,也屡遭群众侧目。

毋庸置疑,这种“近水楼台先得月”、任人唯亲的做法是滋生腐败土壤的关键原因。

令人反思的是,尽管这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现象不符合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回避规定,却长期被熟视无睹。

违规承包学校食堂导致管理水平大为降低,造成怨声载道的局面,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更是引发舆情,见不得光的事情得以公开——然而,公众好奇的是,“内幕”为何不能尽早地、主动地揭开?

规定落实不到位、学校主体责任执行不到位、主管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是此类问题长期存在的主因。出了事,展开雷霆行动,予以严厉整治,自然令人欣慰,但规范管理学校食堂,重在将责任前压、将监管关口前移,对违法违规行为露头就打。这是提升管理主动性、系统性,改变被动治理局面的根本之策。

学校食堂理应带给孩子们健康和快乐,绝不能成为坑害学生利益的“法外之地”。

针对汾西二中食堂问题,汾西县推行从供应商到校园餐桌全流程可追溯管理、健全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学校食堂管理服务重新赢得学生和家长点赞,这一事实说明,只要坚守制度和良知,天下就没有办不好的食堂。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