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中国人传承千年的传统习俗。据殡葬部门不完全统计,今年三天清明小长假,南京有122万人次前往各大公墓祭扫。4月6日,天气晴好,仍有不少市民陆续赶往各大墓园,缅怀逝去的亲人。
隐龙山墓园
当天,记者在隐龙山墓园看到,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前来祭扫的市民正有序进入墓区。捧一束鲜花,不烧纸钱,向逝去的先人深深鞠躬表达思念之情……这样的场景在隐龙山墓园已经十分普遍。据了解,今年清明祭扫期间,隐龙山墓园在各入口处设立了鲜花换纸钱兑换点,市民朋友可使用纸钱、香烛等祭品,免费兑换鲜花。避免焚烧引发的火灾隐患,减少烟雾污染,保障祭扫环境舒适、安全。
这一举措也得到了许多市民的支持。市民刘先生兑换鲜花后表示:“我们原本只带了纸钱,看到服务点的提醒,可以用手中纸钱免费兑换鲜花,觉得更环保安全,也符合文明祭扫的理念。虽然形式不同,传递的是同样的追思。”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绿色文明、低碳环保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不少市民选择乘坐公交出行,践行绿色祭扫。李先生一家每年都会来隐龙山墓园,他告诉记者:“以前扫墓,停车是个大难题,进入墓区常常要排长队。这两年,我们一家人都选择坐公交车,不仅低碳环保,还省去了找车位的麻烦。”
隐龙山墓园环境如公园
近年来,隐龙山墓园为给市民提供更优质的祭扫体验,对园区进行了全面提档升级,着力打造如公园般的环境,让绿色低碳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走进隐龙山墓园,只见植被茂密,绿树成荫。长廊、亭台随处可见,有的亭台设计在山坡上,有的长廊楼阁“藏”在花海里。祭扫结束后,市民也不急着离开,而是在凉亭里休憩。在亭子里环顾四周,满眼的郁郁葱葱。鸟儿在树丛中飞来飞去,叽叽喳喳,仿佛置身于一处风景别致的园林。
供市民休憩的凉亭
市民赵先生和老伴前来祭拜父母,献上菊花、倾诉思念后,便在凉亭里坐了下来。他说:“在这里歇一歇,看看花花草草,就当是踏青了,感觉特别惬意,还透着一股古色古香的韵味。”赵先生感慨,现在墓园有花有草有树,环境一点都不让人觉得压抑。
凉亭随处可见
不仅为不断升级的环境点赞,前来祭扫的市民还为隐龙山墓园贴心的服务竖起大拇指。年逾七旬的吴先生早上7点钟就从家出发来扫墓了,看到父亲墓碑上的字有点褪色后,就去领了红色油漆和毛笔。“都是免费的,服务很暖心,也省去了我们自备工具的麻烦。”吴先生说,在描红的过程中,还能跟父亲说说话,寄托一下思念。
记者获悉,南京市民政部门推出20项惠民便民举措,包括免费提供鲜花换纸钱、便民饮水点、心愿祈福卡、生态葬安葬及代祭扫服务等。隐龙山墓园也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将绿色、文明、便民的理念融入祭扫服务中,不仅让市民在缅怀亲人的同时,感受到自然之美,也推动了清明祭扫习俗向更环保、更文明的方向发展。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项凤华 徐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