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现代+
- 编辑:任雨风
- 时间:2025-02-05 20:05:11
2月3日晚,阔别七年的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归来。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
作为一部深受欢迎的国民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系列承载了无数观众的美食记忆与文化情感。《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再度聚焦中华美食的多元万象,通过《绝活》《烟火》《焕发》《天作》《风物》《洞天》《华流》七集内容,铺陈中国人平凡生活中的烟火诗意。
有句老话说得好,“无他,唯手熟尔。”首集《绝活》,聚焦的是中国人亲手烹制食物的各种高超技艺。在这一集中,江苏的两大绝活惊艳亮相,赚足目光。
绝活一:姜堰大炉烧饼制作技艺
大炉烧饼这道传承了三百多年的传统美食,发面裹馅、可甜可咸的烧饼,是江苏泰州姜堰人早餐桌上的常客。
2014年,“姜堰大炉烧饼制作技艺”被公布为泰州市第五批非遗保护项目。
大炉烧饼
大炉烧饼,顾名思义,以特制大炉烘烤为精髓。《梦溪笔谈》中“炉丈八十,人入炉中,左右贴之,味香全美,乃为人间上品”的描述,一语道出其特色。
然而,随着烧饼工艺的变革,很多烧饼店已经更新设备。节目中介绍的郭二大炉烧饼店,是姜堰地区唯一还在沿用传统火烤技法的烧饼店。店主郭金才是大炉烧饼第七代非遗传承人。
上好的原料、独特的发酵方法与烘烤形式,使姜堰大炉烧饼具有鲜明的营养价值和文化价值。
姜堰南部为高沙土地区,盛产上好的小麦,北部为粘土地区,盛产上好的芝麻、菜籽,提供了优良的原料保证。
大炉烧饼用料平实,工艺却十分繁杂。入炉前就有发面、制作包芯、擀烧饼、涂糖稀、撒芝麻等多道工序。然后还要经过热炉、焐火、贴饼、烘烤、出炉等工序方能成型出炉。
烧饼师傅入炉贴饼
节目中展示的贴饼过程尤为让人印象深刻,贴饼师傅需要快速探身进入近200℃的炉内,一次贴两张饼,8分钟将140个烧饼整整齐齐地贴满炉膛,一炉探身70次,每天入炉15回。十年下来,三百多万次入炉,使得师傅的双臂布满火斑。
除了姜堰大炉烧饼,江苏还有黄桥烧饼、南京鸭油酥烧饼、扬州草炉烧饼、南通缸爿等各具特色的烧饼。这些烧饼看似平凡,但都蕴含着江苏各地人民的智慧和匠心,成为江苏美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绝活二:淮扬菜刀工
“中式烹饪代代精进,登峰造极之处要看中餐一把刀,在厨师的双手中,生发出万千巧技。”
淮扬菜,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菜系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在四大菜系中,淮扬菜刀工最为精细,刀法繁复多样。文思豆腐、烫干丝、狮子头……在“淮扬刀客”的巧手下,每一种食材都能展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呈现出别样的风味。
使用蓝花刀法所切的莴苣
实际上,在机械化的时代背景下,许多地方已经采用机器来替代人工切菜。那么,为何淮扬菜依旧特别强调刀工的重要性呢?“所有的食材都是有纹理的,它的肌理改变了以后,口感也是不一样的。”扬州淮扬菜名厨陶晓东表示,机器和人工切出来的食材纹路是不一样的。就拿劈干丝来说,人工是先片再切,机器则是直接切。
淮扬菜“全家福”
“脆性食材,讲究直来直往,适合斜劈、直切;鸭胗这种又是软性又是脆性的食材,要用十字花刀来解决它,便于食材入味……”节目中,陶晓东通过一道春节必吃菜“全家福”,一口气展示了斜劈刀法、直刀法、柳叶刀法、十字刀法、蓑衣刀法、剞刀法、麦穗刀法、荔枝刀法、篮花刀法等10余种淮扬菜刀法。一块普普通通的莴笋,在篮花刀法下,竟然能做成篱笆状,着实给人一种视觉享受。
如今,在江苏的大街小巷,淮扬菜馆林立,大厨们每天演绎刀工绝技,为食客们呈上一道道美味佳肴。家庭聚会时,寻常百姓也会露上一手,孩子们围在一旁观看,江苏美食文化便在这样的烟火日常中代代延续。
一方炉火映匠心,三尺砧板见春秋。《舌尖4》首集,让江苏这两大承载着历史底蕴与人文温度的绝活大放异彩,期待后续解锁更多舌尖上的江苏美食。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任雨风/文 顾闻 任雨风/后期制作
图片、视频素材来源:央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