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新春走基层|实现“杯水不洒、立币不倒”,看动车“医生”如何听诊把脉



如今,乘坐高铁动车已经变成许多人的首选出行方式,春运期间陆上“百舸竞发”的壮观场面也动人心弦。跑得快、跑得稳,让乘客即使长时间乘坐也能保持舒适度。“杯水不洒、立币不倒”的场景,要靠车轮的“健康”,它是动车能实现平稳运行的关键点之一。1月中旬,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南通动车所,实地探访轮轴班组探伤工的工作日常。

检查磕碰伤,他们给列车轮轴做“胃镜”

1月15日22时36分,从南京出发的C3784次列车抵达南通站。23时08分,列车成功抵达南通动车所。风尘仆仆的“和谐号”在这里迎来休整,上百人次不同岗位的机械师佩戴着专属臂章,利用各类仪器设备开始对列车进行“大保养”式的全面检修,确保每一个零部件都处于“健康”状态下,可以完成接下来的出行任务。

10多米挑高的检修车间里,随处可见醒目的安全标语,列车车头上方的绿灯亮起“无电”字样,显示此时的检修操作是在断电的情况下开展的。“和谐号”的子弹头拆开,机械师们沿着列车停靠的轨道两侧排开,分段开展小组检修作业,并同步拍摄视频记录下作业过程,以便收工后进一步检查,给列车安全再上一道“保险栓”。

32岁的王一丁已经在岗位上深耕8年,已然成为这一行的熟手,主要负责探伤、镟轮工作。“我们每个机械工的分工都是非常明确的,都是精细划分,禁止互相之间串岗。上岗作业时,我们要佩戴所属工种的臂章。”王一丁介绍道。

在辅助工的协作下,轮轴的轴端被小心翼翼拆下,露出空心的内部,随后他拿起一台轴端适配器,缓缓地对准轴端进行安装。探伤检测仪如同做胃镜用的管道一般深入到轮轴内部。随着超声波探测的深入,反馈回来的大量的数据源源不断在仪器屏幕上滚动。“我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进行深入检测,当看到异常图像时,就会进行人工复核,如果缺陷判断为超限,将对轮对进行更换处理。”王一丁介绍道,“同时,动车在运行时,车轮可能会因为异物磕伤等原因,导致车轮出现缺陷,我们也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可以进行深入检测,当看到异常图像时就会由我们进行复核。”

镟修车轮,让列车保持平稳运行

在进行镟修作业时,会将列车移到位于检测车间前方的镟轮车间内。作业空间位于列车停靠的轨道下方,需要爬梯上下。顶轮、刷油、上压爪……在不大的作业空间内,镟轮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这项作业名字可能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但其实原理很好理解。通俗地来说,就是车轮在动车运行过程中受到损伤,在这种情况下跑起来车子肯定是不平稳的。需要用我们的镟轮机床把整个轮子‘削’掉一层变圆,确保车轮的表面是光滑的。”王一丁介绍说,按照要求,同一根轴的两个车轮直径相差不能超过1毫米,我们现在镟修的拖车同一转向架4个车轮直径相差不能超过15毫米。

“现在我们都是用不落轮镟修,就是不拆卸轮对,而是把列车整体抬高让车轮悬空,进行镟修作业。这样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效率,让镟修作业更加快速地完成。”王一丁说。

400多名工作人员接力,为春运保驾护航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南通动车所有400余名工作人员,分为日班和夜班,昼夜不断忙碌在检修岗位上。春节是列车出行的高峰期,他们恪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乘客们平安返乡夜以继日地保驾护航。目前,平均每晚要检修19组动车,夜班将一直持续至早上7点半才会结束。对于这里的每一名工作人员来说,大多数人用来休息的春节假期,他们也要保持着日常繁忙有序的工作节奏。

为做好春运运输保障工作,南通动车运用所转属增配动车组13组,增开南通到厦门两个交路、南通到青岛1个交路。通过持续做好人员及生产组织保障、落实“五表一图”挂图作战、做好设备物料保障和强化应急处置保障,确保春运期间动车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我从事这一行已经八年了,基本没有度过一个完整的春节假期。节假日是出行的高峰期,也是我们的工作最繁忙的时候。虽然不能陪在家人身边,但作为一名普通的铁路工作者,能尽自己的努力守护大家的出行之路,让我感觉非常值得。”王一丁说。

记者手记:

如今高铁动车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我们却很少关注这些默默付出的一线工人。春节、国庆等假期是出行的高峰期,在我们搭乘动车外出旅游或者走亲访友时,他们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为我们的出行提供便利。

这次实地走访南通动车所,看到无数的检修工人忙碌的场景,我们感到了深深的震撼。希望通过这次的新春走基层,能将他们的工作日常展现给更多人,让他们了解到这些一线检修工的付出和努力。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严君臣 花宇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