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安徽神墩头遗址发现铸铜作坊区,专家推测铸造的兵器用于吴越争霸

 

2500多年前,群雄逐鹿,吴越争霸。安徽皖南一带,窑火生生不息,冶铸的青铜工具、青铜兵器通过长江,流向全国。

芜湖市繁昌区的神墩头遗址就是皖南矿冶遗址群中的一处重要铸造遗址。

 △神墩头遗址考古发掘专家论证暨成果发布会现场

1月10日—12日,神墩头遗址考古发掘专家论证暨成果发布会在安徽芜湖市繁昌区举行。

2024年8月至12月,南京师范大学、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芜湖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芜湖市繁昌区文物保护中心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繁昌的神墩头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土墙、红烧土遗迹、熔炉、窑址和房址、水井,出土了陶范、鼓风管、铜斧、铜刀、熔铜块、铜箭镞等,推测是铸铜作坊区。

专家们认为,这是一处吴国冶铸铜遗址,冶铸的冷兵器用于吴越争霸。

烘范窑、熔炉、陶范、青铜器……推测为铸铜作坊

 △神墩头遗址的位置图


 △神墩头遗址考古发掘

神墩头遗址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郭仁村,地处漳河西岸,北半部地势较高,地势由北向南递减,西北角有一高出四周约2米的台地。整个遗址平面略呈“凹”字形,占地面积至少8万平方米,距今3000余年。

 △陶范

 △铜箭镞

2024年8月,南京师范大学在安徽芜湖繁昌五华村村民委员会旧址及皖南土墩墓展示馆新建繁昌田野考古教学实习实践基地,联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芜湖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芜湖市繁昌区文物保护中心,对神墩头遗址展开为期5个月的本科考古专业实习发掘工作,发掘面积805平方米,出土文物603件,主要有陶器、原始瓷器、铜器、石器和玉器等。

 △窑址

在发掘的遗址核心区,现代快报记者看到了用粉笔画出的地层、灰坑、水井……神墩头遗址考古现场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教师徐良介绍,根据现场遗址的文化层可以判断,考古发掘所在的台地共经历了3个时期:西周中晚期、春秋早中期、春秋晚期。

西周中晚期,当时这里是一个聚落遗址,人们住着干栏式的建筑。发现的文物主要有陶鬲、盘、豆、甗、罐、纺轮、石锛、石凿等生活用具,以及少量的陶盉、陶尊、原始瓷器。

 △水井

 △水井出土陶器

春秋早中期,吴越争霸,也是神墩头遗址的鼎盛时期。这里由普通聚落变成了一处外有土墙、环壕的铸铜作坊区。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四周用夯土夯实的围墙、外围的壕沟;围墙内,有连片红烧土、工棚区、道路、水井、烘范窑,出土了数量比较多的铸铜陶范和范坯、鼓风管、铅块、铅渣和铜渣等。从出土的陶范及铜器的类型看,该作坊区主要生产刀、斧、锥等青铜工具,以及剑、箭镞等青铜兵器。

春秋晚期,这里走向衰落,又变成了普通聚落。遗存数量与类型减少,尤其是与铸铜活动相关的遗迹、遗物基本消失。出土的文物主要以陶鬲、鼎、豆、罐、盆、缸、纺轮、网坠等。

青铜兵器流向哪里?吴越争霸用!

△熔铜块

 △青铜斧

红陶烧制的鸭形器、沉甸甸的熔铜块、有黑色烧灼痕迹的陶鼎……在库房,专家学者们看到了出土的文物。尽管过去了两千六七百年,青铜斧上的纹饰依然清晰,铜箭镞的箭头依旧锋利。

 △专家们在看标本

专家论证会上,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敏认为,神墩头考古属于冶金领域考古范畴,意义不一般。

矿采、冶炼、铸造是古代冶铸工业的三大重要环节,安徽铜陵的师姑墩遗址、芜湖南陵大工山遗址、繁昌神墩头遗址、镇江孙家村遗址,这一线是长江下游铜矿资源富集区。

南京大学博物馆副馆长赵东升表示,神墩头冶炼铸造遗址的发现,成为了解繁昌青铜文化的窗口。同时,他认为,安徽铜陵的师姑墩遗址、芜湖南陵大工山遗址、繁昌神墩头遗址三个铜矿带的铜料去向可能不同。“师姑墩遗址的铜料可能更多流向中原王朝,南陵大工山遗址的铜矿带主要服务南面一线,神墩头遗址的铜矿带,则服务于吴国。不管是早些年镇江发现的孙家村遗址,还是神墩头遗址,铸造的青铜器都为吴国服务。”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王志高表示,春秋早中期,今繁昌地区属于吴国的管辖范围。“神墩头遗址北面有一条小河,通到当地的主要河流漳河,漳河又是长江的主要支流。神墩头遗址冶铸的各种青铜工具、兵器很可能通过长江水系,外运到其他区域,并且在吴越争霸这样的春秋时期的战争中所使用。”

为青铜冶铸“官工业”完整体系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张吉介绍,神墩头遗址的铜料相对纯,经检测,铜料里含有铅的成分;和铜陵师姑墩遗址的铜料成分有所不同。他认为,神墩头遗址铸铜所用原料来自周边区域。

 △皖南、宁镇地区矿冶铸遗址分布示意

“2024年对神墩头遗址的第一次考古发掘,虽面积不大,但取得丰硕成果。”论证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神墩头遗址是目前所知长江下游地区同一时期与铸铜有关的面积最大的聚落遗址,面积至少在8万平方米以上,对探讨宁镇皖南地区商周时期青铜冶铸工业面貌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为青铜冶铸“官工业”完整体系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繁昌神墩头遗址是继铜陵师姑墩遗址、镇江孙家村遗址之后同类遗址的又一次重要发现,为吴国“官工业”矿→冶→铸完整体系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安徽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爱冰表示,安徽大学曾经对宁镇皖地区商周时期的矿冶遗址进行调查,发现了100余处相关遗址,但大面积发掘的屈指可数。他说,从空间上看,安徽铜陵、芜湖南陵、繁昌、镇江孙家村是整个长江下游铜矿资源的核心区,它们和中原王朝的关系如何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时间上看,神墩头遗址的年代跨越了西周、春秋,和皖南其他地方的遗址相吻合。学术价值意义非凡。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2025年,联合考古队还将对神墩头遗址继续进行考古发掘。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胡玉梅/文 李广冬/拍摄

另有部分图由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提供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