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这是个值得每个中国人刻骨铭记的日子。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十周年,12月13日将迎来第十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87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让世界震惊。87年过去了,这段历史我们该怎么铭记?每个人都会给出自己的答案。
“对你我而言,南京大屠杀从来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我们祖辈和同胞,流过的血、亲历的痛。”“今年五一带着孩子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进门看见墙上的照片瞬间眼泪就掉下来了。”……如果你来到南京,常常会看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排起长队的观众,他们从世界各地抵达这里,只为站在这片曾经蒙难的土地,了解这段惨痛的历史,用行动诠释着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不只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越来越多“Z世代”选择走进这些场馆,不忘来时路,续写家国情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史实展厅
国家公祭日设立10周年,以国之名铭记
“日本人能承认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人杀的,我就满足了,到现在他们还不承认。”12月1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现场,95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站在“哭墙”前,对着亲人的名字呼唤。1937年的冬天,年仅8岁的夏淑琴,目睹了家中七口人被日军残忍杀害,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创伤。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
作为历史的证人,她数次揭开伤疤为历史作证。2004年11月23日上午,夏淑琴诉日本右翼作者松村俊夫、东中野修道、日本展转社株式会社侵害名誉权。2012年12月6日她启程去日本,到大阪、东京等地参加“证言集会”,向当地民众讲述当年历史。
2014年12月13日,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习近平总书记搀扶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85岁的夏淑琴一同走上公祭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永矢弗谖,祈愿和平。”10年来,公祭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静静矗立,昭示着人们对和平的祈愿。和平的钟声在纪念馆每个开馆日的清晨,都会照常响起。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是战争的受害者,也是历史的证人。然而,他们躲过了浩劫,却敌不过岁月。10年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人数从100余人降至目前的32人。抢救历史记忆,是一场与时间之间的赛跑。2022年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上岗,如今这支队伍已有32人,他们正在接过亲人的接力棒,继续讲述这段历史。
每年12月13日上午10:01停滞的一分钟,是属于南京的庄严纪念仪式。2014年12月13日,《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实施。10年来,这一分钟里无数人停下脚步,低头默哀。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资料图)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
纸短情长,家国情怀在字里行间流淌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史实展厅的出口处,每天都会有观众排队等待留言。无论是七八岁的孩子、大学生还是已经工作的年轻人,都一笔一画认真倾诉着自己参观后的感受。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观众正在写留言
“前辈们,你们看到如今的中国也会喜极而泣吧,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来自湖南的05后学生写下自己的心声。
△观众留言
“今天是我参军入伍的第12年,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我满含泪水,深深缅怀遇难同胞,愿你们安息。提高警惕,保卫祖国!”90后的军人写下了保卫祖国的誓言。
△观众留言
“认真为祖国的下一代讲好中华故事,认真铭记先辈们的付出。让每一代人都知道和平的来之不易。”一位教师参观后写下留言。
走进这里的每个人,就像是走进了那段历史。今年国庆假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收到观众留言14415份,其中纸质留言10108份,电子留言4307份。滚烫的字里行间,是大家对历史的铭记,对祖国的爱。
其实,不只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全国多个纪念馆都设有留言区,那里也成为每个场馆最温暖的地方。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观众自发献花(资料图)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是不少人哈尔滨之行的最后一站。陈列馆的留言温暖了每一位参观者,“排了很长的队伍进到这座陈列馆,冷风吹到我的脸上,也不见得有多冷,我心炽热;在馆内,人山人海,但并没有任何的杂音,可是仿佛听见震耳欲聋的声音——爱我中华!这辈子绝不后悔生在华夏,成为一名中国人,我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我无法想象你有多疼,有多难受;先辈们在天有灵,看如今盛世繁华,吾辈定当自强不息!”
“历史不会遗忘!罪行不会被掩盖!上一世太疼了,现在盛世安稳,转世来生还做中国人!”
解说员在送观众离开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时会说:“别回头,向前走,出口有光,有人间烟火,有国泰民安;别忘记来时路,有民族苦难,有国恨家仇。”零下一二十摄氏度的严寒,阻挡不了人们炽热滚烫的内心,不少离开哈尔滨的游客都发出感叹,这不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场唤醒之旅。
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2024年1月初,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迎来参观热潮,排队的人群中,一个小男孩挥动着五星红旗,市民自发为游客发放国旗和姜茶,有参观者感叹,“当我看到五星红旗,我知道种子发芽了。”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观众在雪地插满小国旗(网络截图)
1月21日,在陈列馆通往遗址区的一处雪地上,一团火红的五星红旗“阵营”尤为耀眼,许多路过的观众都会走近献上五星红旗,凑成那一抹鲜艳的中国红。这一场景被网友随手拍下传到短视频平台,感动了无数人,网友纷纷留言“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这一抹中国红,是爱国的具象化。每到国庆节,参观者们挥舞着小国旗,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走进这些地方,不忘来时路。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排队参观的观众
即使是一条路,年轻人也不会忘记。合肥的延乔路是为纪念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而命名的。每逢纪念日,人们都会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在延乔路路牌下,用敬献鲜花和书信等形式,致敬告慰革命先烈。“这盛世我们将会是你们的双眼,替你们看遍。落款:中国人。”“于乱世探索真理,在至暗时刻寻找光明,虽千万人往矣!落款:21世纪新青年。”延乔路虽短,却通往繁华大道。
如今,战争的硝烟已散去,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年轻一代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续写家国情怀,我们只有铭记来时的路,才能走好脚下的路。
山河永念!生生不息!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梦云
(部分图片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