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下的艺术创作是什么样的?不妨来看看国际知名数字艺术家Beeple(Mike Winkelmann)的作品。近日,Beeple的全球首场个人大展“Beeple:来自人造未来的故事”在南京启幕。数字时代的艺术家有着怎样的角色意义?技术如何推动数字艺术的发展?在现代快报记者与Beeple的对话中,我们试图找寻答案。
△ 数字艺术家Beeple
数字艺术包容性很强,任何话题都会成为灵感
提到Beeple,就不得不提他的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
2021年3月,《每一天:前5000天》在佳士得拍出近693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5亿元),成为数字艺术作品拍卖史上的最高价,也成为世界当代艺术上的里程碑。
△《每一天》系列展览现场
作为“数字世界的原住民”,Beeple坦言,自己每天都会在网络上花费大量时间。
1981年出生的Beeple来自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本名迈克·温克尔曼。十岁那年,他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电脑——当时风靡全球的英特尔386。1999年,他在普渡大学开始攻读计算机科学专业,并开始创作数字艺术。2003年大学毕业后,他开始正式使用化名Beeple发布创作。
自2007年开始,Beeple每天都会创作一件全新的艺术作品,即《每一天》系列,迄今已经创作超过6000件,并且还在不断增加——每一天的创作都是捕捉当下时代精神的视觉日记,整个过程亦是艺术家对于自身技能和想象力界限的不断突破。
Beeple说,数字艺术是包容性很强的艺术。网红倭河马宝宝Moo Deng、爆火的企鹅宝宝Pesto、机器狗、巴黎奥运会、宝可梦等最新潮的元素,都可能成为他作品中的一部分。
△ 展厅内部
如果你有机会去到Beeple的工作室,你会发现那里有六台巨大的电视机,每天都在滚动播放着各种新闻。“对我来说,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我的灵感来源。这个世界常常发生新奇的事情,我会选择我认为有趣的,再用软件迅速进行创作。”
Beeple毫不吝啬地称赞中国的数字化发展。抵达南京后,沿途所见的移动支付、智能车载系统等先进科技应用,令他由衷感叹:“感觉自己已经在未来了,一切都很前卫。”
他说,南京是一座融汇深厚文化底蕴与现代创新力量的城市,“每一次来都有收获和灵感,我的创作也受到南京影响。”
通过此次展览的举办,Beeple与南京有了更长时间的“亲密接触”,他将对这座城市的感悟融合进了创作中。
△ Beeple在南京创作的《金陵》
到访南京期间,Beeple在玄武湖畔完成了《每一天》系列的第6407件作品——《金陵》。这幅作品南京元素满满,包括鸭子、南京地铁标志等特色符号。同时,受到“最美600米” 明孝陵石象路的启发,Beeple还将大象作为了画作主角。Beeple表示,艺术创作是一个有趣的过程。“我想用这幅作品表达的是,艺术是有趣的,创作是为了获得快乐。”
与其惧怕,不如让人工智能成为助手
Beeple的作品是充满未来感的。很多人会认为,Beeple是一个预言家,在他自己看来,他的许多作品的确都是在对未来发生的事情进行猜想。
△《S.2122》
其代表作之一《S.2122》,就是他对于2122年人类未来图景的设想。这是一件具备可生长特性的作品,里面的内容会持续更新——海洋水位会不断上升,建筑中的人类也会随之展开应对。
Beeple通过该作品表达了对于未来以及技术塑造世界作用的持续迷恋,不仅展现了气候问题的严重性,也展现了人类生存的坚强意志和力量。
“很多人关注未来是否会变好,抑或是变坏。我认为这很绝对,未来也许就是像现在一样,既有好事发生,也有坏事发生。”就像很多对人工智能的恐惧与质疑,Beeple也在此次展览中抛出了疑问——人类是否会被AI取代?
在Beeple看来,AI合成的数字作品,某种意义上融入了人类的 DNA,因为它像是所有人类知识的结合体,经过提炼后形成的有机技术。
因此,Beeple的态度是积极的。“数字艺术最令人兴奋的就是不断有新的工具被创造出来,让你能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
在过去一年里,Beeple开始使用AI工具辅助自己创作。他会将大体上创作完成的画作输入AI工具中,让其完善更多细节,从而节约了时间,让自己可以专注于内容的表达。
“如果你认为人工智能会导致你能做的事情变少,那么你就会害怕它。如果你把它看作是一种工具,你就会受到它的启发,做成更多的事情。”Beeple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龙秋利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