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将改革进行到底|多个“江苏首创”刷屏背后,藏着哪些密码?



从申请办理到审批完成打印执照只要20分钟,全国第一张“不见面”办理的公司营业执照在南京诞生;

在全国首创“海外仓离境融服务模式”,企业出口退税3个工作日以内即可到账;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江苏产研院”)首创“团队控股”混合所有制,聘请“项目经理”整合全球资源组建团队;

……

“江苏首创”屡屡刷屏。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苏先行先试,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形成了不少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不见面审批”,点点手机就能办

小到住房公积金在线提取、户籍迁移,大到出入境办证、公司营业执照申报,点点手机就能办。

如今看似寻常的操作,背后其实离不开各种探索创新。

 全国首份“不见面审批”的营业执照 图源:栖霞视点


时间回到2017年4月,南京市栖霞区居民徐燕在家点开手机客户端上的栖霞区“市场主体不见面审批系统”,根据提示提交申请材料后,几十公里外的尧化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即时接收到了申请。“请拿着身份证正面对准镜头”,工作人员提醒她验证身份。20分钟后,徐燕申请的营业执照便审批完毕。全国首份“不见面”审批的营业执照由此诞生。

这是江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的一幅小小的剪影,这种“不见面审批”模式开始逐渐在全省推广。

 “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清单 图源:江苏政务服务网


2017年6月,江苏政务服务网正式上线。此后,江苏政务服务App问世,并先后进驻支付宝小程序、微信小程序……“网上办”逐渐实现“全渠道”,虽然审批“不见面”,但服务“不掉线”。如今,江苏“不见面审批”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已打造成全国改革品牌。

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千方百计助企降本增效。对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来说,财政奖补资金可谓“及时雨”。“近年来,我们通过奖补平台申请了设备补助类工业和信息产业发展资金等14个奖补事项,获得奖补资金5900多万元,最快一笔只用3个工作日就到账了。”淮安澳洋顺昌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熊岩说。

2020年以来,淮安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在全国设区市首创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2023年,淮安制定《淮安市深化财政奖补资金直达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打造“新概念、新机制、新应用”“一站直达”奖补平台,改革升级到3.0版本。

播下制度创新“种子”,5年成果近400项

从“东方桥头堡”连云港出发,一趟趟国际班列满载“江苏制造”,驰骋在新亚欧大陆桥上;苏州工业园区荣获江苏首个且唯一的“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链加快发展,向全球延伸……5年前,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江苏自贸试验区”)宣布获批,为江苏经贸对外开放注入了无限动能。

新药研发报审流程长、耗时多,如何帮助企业助力新药尽快上市?南京自贸片区设立全资国有公共服务平台——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打造基因测序中心、质谱分析与检测中心等公共平台,助力企业降低研发投入。其中,国家生物技术药物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年服务产业链企业500余家。

 △驯鹿生物 图源:南京生物医药谷


南京驯鹿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每两到三周,就能培养出一批个人份的精准靶向细胞药物。“我们研发、生产过程中需要应用到进口特殊物品,在过去面临通关难、周期长等问题,多亏了生物医药产业查验公共服务平台,相关物品的查验放行周期缩短至不到48小时。”驯鹿生物工作人员说。

 △长三角一体化特殊物品风险评估结果互认试点 图源: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


在苏州自贸片区,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为契机,率先开展了长三角一体化特殊物品风险评估结果互认试点,通过政府监管的一体化,让企业“少跑腿”的同时,能更顺畅地获取研发所需的原材料等。“我们通过评估结果共享互认,解决同生产商、同种特殊物品在不同关区需重复实施风险评估的难题,审批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苏州药明巨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

5年来,南京、苏州、连云港3个自贸片区优势互补、协同发力,累计总结形成制度创新成果近400项。2023年江苏自贸试验区新增设立企业1.7万家,实现外贸进出口4679.5亿元,同比增长8.9%,实际利用外资17.4亿元,同比增长6.9%。开放型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同批自贸试验区前列。

 △苏州亿创特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图源: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种好“试验田”,孵化创新之花

位于昆山开发区的苏州亿创特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在一条长达80多米的自动化超高强度柔性辊压产线上,一块钢板经过40个轧辊模具的“一路塑形”,变成了多个钢制结构件。

该公司总经理晏培杰说,当时,他找银行贷款,后者要抵押;找风投基金投资,人家要控股。江苏产研院慧眼独具,使创业团队获得了江苏产研院与地方合作的3600万元拨投资金。从成立至今短短3年,公司年收入已超2亿元。

这是江苏产研院首创的“拨投结合”政产学研一体化孵化机制,也是以机制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一项具体举措,让创业者“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图源:南京江北新区


江苏产研院不仅是江苏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也是全国产业科技创新的标杆。十多年来,这座“超级孵化器”加速运转,截至2024年4月,“拨投结合”扶持的新技术项目,已先后投资12亿元,扶持落地项目累计85个,带动地方投资13亿元。

近年来,江苏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比如,在全国率先出台“科技改革30条”,推出“揭榜挂帅”等举措,激活科技创新的“一池春水”。

仅在扬州,三年来,“揭榜挂帅”行动直接服务企业535家,征集技术创新需求874项,推动企业新增项目研发投入超2亿元,项目研发人员近1400名,相关项目实现销售收入近40亿元,专利申请超过500件……更多能挑科技大梁的领军人才、更多优秀研发团队脱颖而出。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卢河燕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