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沿着运河读中国——水韵江苏·文化走读 (淮安专场)活动“打卡运河之都世界遗产点”举行。清江大闸、慈云寺国师塔、陈潘二公祠、臧家码头、淮安榷关……本次活动从水陆两条线路走读大运河淮安段,探寻运河文化,讲述运河故事。
△ 活动现场
作为南京图书馆与现代快报发起并邀约运河沿线公共图书馆联合举办的“沿着运河读中国”系列主题活动之一,淮安市图书馆邀请淮阴师范学院教师、淮安知书鱼读书会副会长、淮安书房九龙湖店负责人刘海宁科普运河知识,并为读者推荐与运河相关的好书。
现代快报在现代+客户端进行了全程直播(点击观看直播回顾),吸引了近30万网友的观看和参与。
“舍舟登陆”打卡世界遗产点
“淮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运河城市,运河给我们这座城市留下了很多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就沿着运河来看看这些值得关注和重视的文化遗产。”以清江大闸为起点,刘海宁带着大家乘船,开启了此次“打卡运河之都世界遗产点”活动。
为什么从这里开始?刘海宁解释道,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一处重要遗产点,清江大闸处于漕运船必经咽喉要道,用于控制里运河的流量和调节水位。它建于1415年,是大运河上仅存的维护得最好的一座古闸。
△ 清江浦
同年,时任朝廷督运总兵官的陈瑄沿北宋沙河故道开凿了一条运河线上不平常的河道,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清江浦。清江浦的开埠,对于运河全线漕运的畅通、明清时期淮安在全国中心城市地位的奠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由此成就了淮安“运河之都”的称号。
看到矗立在岸边的陈瑄青铜像,让人觉得对这段历史有了更为强烈的实感。接下来,船行至陈潘二公祠,这里原名为陈公祠,最早是为专祀陈瑄而建的。乾隆年间,在内加祀明代另一名治河功臣潘季驯,才改名为陈潘二公祠。
△ 刘海宁
乘船沿着里运河游览研学至河下古镇,再乘车前往淮安府署。“打卡运河之都世界遗产点”活动模拟了古人沿运河到淮安后“舍舟登陆”的动线,水陆两条线路沉浸式展现了大运河淮安段的底蕴与魅力。
打开运河这本大书的目录
取名于清江大闸诞生年份的1415文化街区,历史上“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的具体地点——臧家码头,运河上的“税务局”淮安榷关,明清时期走出67名进士、123名举人和12名翰林的河下古镇,以及明清两代曾在淮安设立的主管全国漕运事务的最高机构漕运总督府遗址公园,讲述漕运历史的中国漕运博物馆……
△ 总督漕运部院
在游览研学的过程中,刘海宁带领线上线下的观众,解锁了一个又一个关于运河的知识点。“这次时间有限,只能带大家走马观花地了解淮安的运河文化。”她希望为大家打开运河这本大书的目录,让更多人愿意去深入了解运河知识。
刘海宁推荐了《明清漕运总督传略》《明清小说与运河文化》《壮游大运河》等运河书籍。作家徐则臣创作的长篇小说《北上》,是她重点推荐的一本书。该书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跨越几代人的对话,在其中都可以看到。”
△ 刘海宁推荐运河书籍
“希望你们看了这些书之后,能够对淮安特别了解,可以把淮安与运河相关的知识讲给别人听,做一名文化小使者。”活动现场,刘海宁深入浅出地讲解,吸引了来自淮安枫香路小学、南京外国语学校淮安分校、江苏省淮阴中学新城校区、淮安市长征小学等学校的学生们的积极互动。
陈哲宇是淮安市新安小学四年级的一名学生,平时喜欢看历史书的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次自己学到了很多关于大运河淮安段的知识,“其中一个就是运河上的桥,都有桥墩,它的作用是为了防止船撞到桥梁,以后我会把老师推荐的书找出来看,学习更多的运河知识。”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鸣/文 钱念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