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之一,民企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引发广泛关注。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举行集中采访活动,邀请来自民营企业人大代表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题接受媒体采访。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代表们在采访中不约而同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李敏:
新技术新模式,助力民企从卖产品到卖品牌
△李敏
新质生产力“新”在哪里,如何向“新”而行?现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精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敏分享了精创的创业故事。
“我从1996年开始创办企业,在冷链领域干了快30年了,见证了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果。”在李敏看来,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点是新科技和新模式,“通过不断地科技创新,这十多年来我们在工艺、技术上突飞猛进,这也让我们的很多产品具备了领先性、竞争力。”
李敏解释说,新模式主要是销售模式的创新。“过去我们的销售主要是靠线下,而现在数字化、国际化的营销模式赋能,让我们线上销售的占比越来越高。”李敏透露,现在公司线上销售额占到销售总额的50%以上。
李敏还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品牌。“刚开始创业的前十年,我们到国外去参展,同行会认为我们是在模仿。”依靠在技术研发上的不断投入,精创培育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李敏发现,近十年来再到国外参加展会,国外同行、客户看到精创公司的品牌商标,再也不这样认为了。“如今,他们不再认为我国民营企业是低端、模仿的代名词了。我们早已从过去的卖产品发展成为现在的塑造中国品牌。”李敏说。作为经营主体,必须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才能为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活水。
全国人大代表刘静瑜:
创新融入血液,核心竞争力是把产品做好
△刘静瑜
“我们公司名字‘中创新航’中间就有‘创新’二字,创新可以说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基因中了。”提起新质生产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静瑜首先巧妙地解释了其公司对于创新的重视。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在于创新。中创新航是中国最早布局动力电池的企业之一,专业从事锂离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和相关集成产品及电池材料的研制、生产、销售和市场应用开发。“一个企业的发展,一个行业的发展,实质上都与创新息息相关,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在我们这个行业,技术创新尤其重要,核心竞争力就是把产品做好。”刘静瑜举例说,目前公司研发的固液混合电池技术标准在行业中绝对是领先水平,但是她们没有止步于此,而是不断超越,即将发布新的电池产品,有望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1000公里。对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刘静瑜底气十足,言语中透露出浓浓的自信。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我们从来不会去跟随别人,而是有不断创新的能力,持续创新,引领行业的发展。”刘静瑜表示,一哄而上最终只能导致产能过剩,大家还是要在产业链里找到自己的定位,形成良好的生态。此次,她带来了《关于支持江苏常州创建国家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建议》。
刘静瑜介绍,目前,江苏常州在新能源产业赛道上取得了先发优势,已形成“发储送用”产业生态闭环,产业集聚度位居全国前列。“常州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已成功入选江苏省级战新融合集群示范,需要通过建设更高能级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吸引和整合产业链供应链资源,形成良性竞争、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打造有示范意义的新能源产业高地。”
全国人大代表徐云飞:
数字化赋能,助力传统行业升级改造
△徐云飞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金峰水泥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成长为江苏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从年产水泥10万吨到3000万吨……”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金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徐云飞说,传统行业同样需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通过不断创新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水泥等建材产业是传统高耗能产业,如何节能降耗是摆在整个行业面前一道亟须解决的难题。徐云飞说,近年来,他们一直在打造数字化工厂、绿色园区,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持续挖掘节能降耗潜力。“比如打造廊道式输送模式,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及巡检机器人技术,将来自矿区的石灰石经过破碎系统就地粉碎后,直接由廊道输送带送达水泥厂区制备水泥。这种‘绿色廊道’的建成投运,每年可减少当地公路330万运次的通过量,助力改善大气污染、道路运输压力、粉尘排放。”
数字化赋能推动传统行业升级改造。“今年我们将在智慧矿山和二代水泥生产线上发力,通过卫星、无人机扫描地形,远程操控完成自动挖掘,自动开采装运到输送廊道上,在矿山智能化、无人化运营方面不断升级。”徐云飞说。
全国人大代表缪汉根:
培育新质生产力就是两手抓
△缪汉根 盛健 摄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就是要改变粗放的发展路子,而是要把创新放在核心的位置,做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全国人大代表,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兼)缪汉根说。
如今,盛虹既有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也有传统的纺织业。“我们喜新,但是不厌旧。”缪汉根表示,培育新质生产力就是两手抓,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围绕国家需要的产品、市场短缺的产品,加强科技攻关,突破国外垄断,研发生产出更多的高端新材料。另一只手就是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生态环保等新技术去改造提升纺织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越是难做的产品越要做。”缪汉根说,盛虹从国内外招揽了近五千名科研人员,成立了一系列研究院,发挥人才优势,研发生产了一批高端材料,广泛应用于光伏、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产业集群效应越来越明显。目前,盛虹形成了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有从“一滴油”到“一根丝”的纺织业链条,有从“一滴油”到“一张膜”的新材料链条,有从“一滴油”到“一块电池”的化学储能链条等。“我们将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新型工业化作贡献。”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鹿伟 徐苏宁 卢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