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保护、传承黄河文化就是培“根”铸“魂”。
“我们要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赋予现代力量,为中华优秀文化注入生生不息的源泉、绵绵发展的动力。因而探索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的路径,就成为当今必须回答的时代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大学党委书记李星说。
△ 李星
滔滔黄河水,奔流万余里,形成不同区域视域下的河湟文化、河套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黄河文化体系。李星认为,应以这些文化体系为依托,针对不同特点,结合各自的发展脉络,建立整体视域下的分区保护制度,建立既有区别联系又相互依存的中华文化大系。
他建议,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时,应建立以黄河流域为主,探索并建立与周边区域协同保护的机制,以及在其机制下的周边区域的保护范围。
“黄河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无疑为黄河文化传承提供了法律保障。而千百年来宁夏引黄古灌区、内蒙古河套灌区、泾阳郑国渠、汉中三堰、龙首渠、引洛古灌区水利事业的历史发展证明:聚焦于古灌区利益的水利共同体制度有力地将人的行为、权责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使这里呈现出以黄河及其支流为依托的人地和谐景观。”李星认为,应建立法律框架下的水利共同体制。
李星说,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从来不是无本之木、无泉之水,而是深植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中,镶嵌于中国式现代化从文化大国到文明大国的历史进程中,因而这两个方面应成为当今黄河文化传承建设过程中遵循的圭臬。
宁夏日报记者 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