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扬博轩 记者 顾潇)今年是“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诞辰330年,11月21日下午,“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郑板桥诞辰330周年书画艺术特展在扬州博物馆开展,现场共展出了来自全国10多家博物馆的94件套有关郑板桥的艺术精品,规模之大在国内实属罕见。
△市民在观展
进入扬州博物馆二楼书画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来自故宫博物院的《郑燮小像图》,画中郑板桥闲坐在石头上,四周遍植竹树,人物形象生动传神。
△郑燮小像图
郑板桥名郑燮,康熙三十二年(1693)生于兴化,当时属扬州府管辖,从繁华的扬州坐船沿运河北行约两百里,就来到兴化县。自幼诗书传家的氛围养成了郑板桥读书上进的良好品质。郑板桥是清代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其诗、书、画,世称“三绝”,造诣极高,为后人留下了一批珍贵的文化瑰宝,是清代“扬州八怪”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画家。
△郑板桥诞辰330年书画展局部
△难得糊涂碑刻拓本
郑板桥与扬州城渊源深厚,青年时期就在扬州十年,辞官归来也是在扬州卖画,曾发出“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的感慨。纵观郑板桥的一生,可谓“秉刚正之性,而行以柔逊之行,”正是幼时的诗书熏陶和当时扬州浓厚的文化氛围、繁荣的书画市场等环境的影响,造就了郑板桥杰出的艺术成就。
△兰竹荆棘图轴
△兰竹图轴
在中国历史上,郑板桥是一个重要的人文“符号”。他为人真、为艺美、为官善,被徐悲鸿称作“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在明清书画史乃至整个中国书画史上,郑板桥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翰墨风骨如璀璨明珠般照耀着三百年前的文坛,时至今日仍熠熠生辉,而其廉洁爱民的为官之道和民本思想亦让人心生赞叹,肃然起敬。
△行书对联
△行书轴
据扬州博物馆展览部主任张历介绍,此次展览共展出94件套有关郑板桥的艺术精品,展品是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扬州博物馆等全国10多家博物、艺术机构的馆藏精品,其中不乏郑板桥、石涛、黄慎、高凤翰等清代著名书画家的真迹。一次展出郑板桥相关的如此多的展品在国内实属罕见,此次展览将持续到2024年2月21日。
(部分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校对 季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