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新职业】
汉服设计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身着各式各样的汉服出现在城市街头巷尾,汉服“出圈”催生出新职业——汉服设计师。顾名思义,汉服设计师指负责设计和创作各种类型汉服的人,他们需要通过研究相关历史资料,了解汉服的特点和风格,将其融入设计中。设计创意是汉服设计师最关键的工作内容之一。
具体来说,汉服设计师需要绘图上色、打版、选面料、参与样衣制作等流程,成品出来后进行试穿,看看是否有需要调整的地方,进一步优化版型和裁剪。
△ 壁画上供养人衣服复原款
【新职业体验】
一遍又一遍画图,一次又一次打样
最近,南京鹤庐汉服工作室制作的20多套永乐宫壁画复原汉服在网上火了。在国内多地举办的华裳九州汉服秀中,复原汉服被模特穿在身上走秀,从服饰到头冠、道具都精美绝伦,仿佛从壁画中走出来。
主理人张则宁用八年时间走遍国内十多个城市的博物馆,把壁画中平面的服饰带进现实。10月18日,现代快报记者走进汉服设计师张则宁的工作室,揭秘一件汉服的诞生。
△ 记者根据资料画图
设计汉服,首先得有灵感,大致知道自己要做一件什么样的汉服。查资料是个重头戏,此前张则宁已基本梳理好了资料,所以记者体验汉服设计的第一个步骤直接跳到了在电脑上画图。
因为没有板绘基础,长时间没用过AI软件,整个过程缓慢艰难。记者放大壁画的局部图,新建图层,临摹佩绶的纹样,线条断断续续,难以绘制出一个像样的椭圆。
第二步是服装打版,记者在纸上绘制交领上襦(汉服形制的一种)的结构图。肩宽、袖宽等尺寸数字,张则宁已烂熟于心,张口就来。一把尺子、一支笔、一张纸,记者在她的指导下开始打版。
先在纸上做辅助线,在35厘米、20厘米处取点,然后连起来,再取15厘米的点,连起来……不多久,纸样基本完成。
接着就是把纸样裁剪下来,然后比着纸样在布上裁剪。记者因为不熟悉衣服的形制,纸样裁剪时出现失误,好在可以用胶布及时补救回来。
△ 记者正在给人台穿上汉服
布样完成后,上拷边机拷边、缝纫机缝制。最后的步骤是熨烫成衣,并给人台穿上,以便展示。因为时间有限,记者的体验简单粗糙,省去了一些步骤。
但对汉服设计师而言,一般一套汉服的设计需要一个多月时间。图可能要一遍又一遍描绘,纹饰是做印花还是绣花、颜色是否恰当、形制是否合身、面料是否舒适等等问题需要多次调整。
△ 汉服设计师张则宁
【新职业前景】
汉服出圈,市场2025年有望达191.1亿元
张则宁的汉服工作室在南京江宁的一栋二层小楼里。一楼有两间房,一间用来缝纫,一间用来打版和熨烫,零零散散的面料堆在地上,一件件汉服挂在架子上。二楼的房间是张则宁日常查找资料、画图的地方。
△《青铜器造型与纹样》
虽已不是夏天,但向阳的二楼房间里铺满了阳光,显得燥热。一排书架,一台电脑,搭在椅子上的汉服,还有一些日常用品。不大的桌子上也七零八落地堆着书籍,如《青铜器造型与纹样》等,都是她近期在二手书市场淘的“宝贝”。
近几年,伴随着国潮经济和短视频的发展,汉服逐渐赢得了年轻一代消费者青睐。在陕西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河南洛阳洛邑古城,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等景点,随处可见身着汉服的游客穿梭于景观间、流连在花丛中。
小产业撬动大市场,汉服热催生了汉服经济。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2021年中国汉服市场快速发展,2022年市场规模达125.4亿元,同比增长23.4%,2025年有望达到191.1亿元。未来汉服市场仍有较大的上行空间。
张则宁是学理工科出身,凭借热爱进入汉服圈。她希望做出有特色的、被更多人认可的汉服,她会主动去关注和了解行业趋势,去调整和更新自己的设计,喜欢做新的东西,因为如果总是重复不仅会做腻,也会让自己的竞争力越来越弱。后来她开始专注于偏小众的汉服复原设计。复原的难度在于现有可借鉴的实物信息少,需要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其中涉及历史、文学等内容。壁画、雕塑、木俑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张则宁自制的配套头饰
张则宁复原的第一套汉服是永乐宫壁画上捧金炉的玉女。从服装的纹样、材质、颜色,到饰品、鞋子、手持的道具,张则宁做到了基本每一样都和画上相“贴切”。
“很多客人觉得,复原款汉服有文化历史背景的支撑。我会给他们介绍服饰来源于哪个人物,哪个壁画,大概生活在什么年代。让更多人通过服饰去了解文化了解历史,这一点很有意义。”张则宁说,“我们设计的汉服偏小众,也不太注重运营,目前月营收在万元左右,养活工作室团队四五个人问题不大。工作室设计出的最贵的一套汉服,售价在1500元左右。”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在某招聘网站上,汉服设计师月薪在大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有媒体报道称,在业内,价格因人而异,比如仅出售汉服设计方案,有设计师会根据设计难度不同,设计费用从300元至2000元不等。
△记者正在调整人台上的汉服
【记者手记】
隔行如隔山。记者对绘画、设计、手工一窍不通,简单尝试了汉服设计师的工作,确实啥都不会,也做不好。
张则宁理工科出身,在实验室里做化学分析做了四年,因为热爱,凭借一腔热血进入了一个新领域:报班学板绘,线上线下到处找汉服相关资料,跑各大博物馆学习,一步一步设计出了自己喜欢的汉服。
“这个龙纹到底是咋样的,我画了好几遍,怎么感觉都不对,很麻烦很麻烦。”拍摄中,张则宁多次提到自己当前的苦恼。在永乐宫壁画复原汉服走红后,她又有了新的方向,复原《平阳府朝元图》里的汉服。虽然难,但是她充满了动力:深度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在汉服产业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穿着汉服打卡拍照,也乐于了解学习其中的传统文化,由此滋生出一个庞大的市场。教学汉服设计的广告、汉服设计师的招聘也不少,但或许只有热爱才能把一件事做好,并且坚持着一直做好。
现代快报+记者 王新月/文 王曦/摄
(校对 张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