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 " 运河十二景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 近年来,丰富的地标景点、文化场馆让扬州成为很多人心中的必打卡地。9 月 19 日," 努力推动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 "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第九场——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南京召开。为何扬州如此吸引游客?未来如何继续推进文化高质量发展?会上,扬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长金回答记者提问。
" 现象级 " 博物馆、流动小剧场,让文旅 " 融 " 起来
" 文化气息满满 " 是广大民众对扬州印象最深刻的点。作为大运河原点城市、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 "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积极探索文旅双向融合的 " 扬州路径 ",持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
张长金表示,近年来,扬州的文化建设有声有色。扬州大运河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速推进,出台了《大运河扬州段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重点打造的扬州 " 运河十二景 "、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红园片区、扬州文汇阁、中国淮扬菜博物馆等开放,让扬州市民感受到 " 文化成长的速度 "。
而已成为 " 现象级 " 文化名片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东关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布局小剧场集群,丰富的文旅打卡地,让来到这里的游客一次就爱上。数据统计,2023 年 1 月至 8 月,扬州市 58 家 A 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 4183.26 万人次,比 2019 年同期增长 37.69%;全市累计接待过夜游客 760.17 万人次,比 2019 年同期增长 21.88%。
" ‘文旅 + ’思路,让传统非遗与旅游融合得更加深入,扎实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推出非遗快闪、非遗民宿等特色项目。" 张长金表示,以 " 文化润景、研学引流 " 为途径,鼓励旅游载体打造 " 瘦西湖童乐会 "、运河研学、捺山地质研学课程等产品。目前,扬州获批省级以上非遗创意基地 4 家,省级以上工业旅游区 8 家。
此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释放新活力,强化制度引领,加强资金保障,加强人才保障,注重品牌建设。打响 " 千年运河 · 水韵扬州 " 文旅消费品牌,策划 " 跟着唐诗游扬州 " 等线路品牌;推出 " 扬州的夏日 " 等节庆品牌;精心打造夜游、夜演、夜市,点亮 " 二分明月艺扬州 " 夜文旅品牌。
聚焦重点项目,打造更多文旅品牌
未来,扬州要如何继续推进文化高质量发展?张长金表示," 我们将更大气力强化文化建设,持续打响文化品牌,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作出新贡献。"
推动大运河和长江文化弘扬再兴高潮。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目标,让 " 江河交汇 " 成为扬州最具显示度、最有特色的文化标识。持续放大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品牌效应,深入推进 " 运河十二景 " 建设。编制出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扬州段建设保护实施规划》,加快瓜洲 " 千年古渡 "、十二圩 " 江上盐都 " 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沿江优质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加快开放隋炀帝墓遗址公园,设置历史环境阐释、出土文物陈列等 8 个主题板块,积极争创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 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再上台阶。" 张长金说,扬州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一批与扬州文化地位相匹配、与文化强国建设相适应的文化精品。深入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创作广播剧《在希望的田野上》、纪录片《鉴真的食物》等文艺精品,推动电影《照明商店》《我的助理六十岁》等重点影视剧创作生产。持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创新开展优秀文艺作品巡演巡展,办好紫金文化艺术节扬州分会场展演、" 绿杨 " 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精心办好音乐节、实景演艺、露营大会和四季旺游文旅促消费活动。加强小剧场群建设,提升仁丰里古城小剧场等剧场运行质量。高标准打造瘦西湖世界级景区,持续推动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等 " 国字号 " 品牌创建,加快扬州三湾大运河休闲旅游度假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扬州文旅产业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现代快报 + 记者 宋经纬 胡玉梅 / 文 顾炜 / 摄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