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下五去四,三下五去二,一去九进一 ……" 这些珠算口诀,你还记得吗?
在南通濠河之畔,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珠算专题博物馆,收藏着人们对于珠算的记忆。
近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物局主办的 2023" 博物知旅 " 融媒体采风行活动走进南通,现代快报记者探访了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
△ 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
珠算历史:最早见于东汉,曾出现在《清明上河图》
珠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走进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第一个展厅详细介绍了珠算的历史。
馆内藏有一本清代刊本《数术记遗》,它的作者是我国东汉数学家徐岳。徐岳在书中记载了东汉以前的十四种算具及算法,其中有一种就是珠算。这也是 " 珠算 " 这个词语第一次在古籍中出现。
△ 《清明上河图》中的算盘
博物馆的一面墙是漆画版的《清明上河图》局部,放大了原画的最左端。原来,在画上有一家名叫 " 赵太丞家 " 的药铺店,药铺店子的正面柜台上,赫然放着一架算盘。
《清明上河图》描述的是北宋时期汴州城中的景象。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馆长王海明介绍,算盘在当时最常见于药店。" 药店配备药材的时候,有严格的斤两控制,在计算几两药多少钱的时候,就需要算术工具,所以药铺需要有得心应手的算术工具。"
△ 青花瓷算盘
大小相差数十万倍!各种算盘应有尽有
青花瓷算盘、红玉算盘、玛瑙算盘 …… 走进算盘精品厅,各种材质的算盘一应俱全。算盘的形状和大小也各不相同,有塔型算盘、八卦算盘等等。
△ 象牙微雕算盘
双狮戏珠图微型象牙算盘、高山流水图微型象牙算盘 …… 其中一个展柜内,四个角落分别摆放着象牙微雕算盘,中间还用鱼线悬吊着一把只有指甲盖大小的。通过放大镜看去,这些象牙算盘不仅每个算珠粒粒分明,可以拨动,背面还有非常丰富的图案。
有迷你的算盘,也有 " 大块头 ",展柜里陈列着一把原来上海达仁堂药铺的柜台算盘,这把算盘长 4 米,160 档,满柜台放置。王海明介绍:" 也就是说当时柜台有多长,算盘就有多长,伙计算账时,走到哪里就可以算到哪里,可以供七八个伙计同时拨打。"
△ 紫檀大算盘
在博物馆的文化厅正中,摆放着 " 镇馆之宝 " ——长 7.8 米,高 1.8 米,重达 3 吨的紫檀大算盘,采用中国传统榫卯工艺制作而成。" 这把算盘是博物馆最大的,其实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把紫檀大算盘 ",王海明表示," 我们之所以制作这样的算盘,就是要让后人永远铭记祖先伟大的发明创造,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国珠算文化。"
△ 塔型算盘
以运筹之术传承古老智慧,算盘珠子如何常盘常新
" 小时候,每个人都会背很长的珠算口诀,不过现在除了‘三下五除二’外,其余都忘光了。" 在珠算博物馆参观的戴小姐说,上世纪 90 年代初,珠算曾作为必修课出现在小学课本中。不少 "80 后 " 表示,背个老算盘去学校是一段抹不掉的记忆。
随着科技的进步,算盘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很多源于筹算、珠算的语言沿用至今," 运筹帷幄 "" 略胜一筹 "" 筹划 "" 盘算 "" 不管三七二十一 "" 九九归一 "…… 这些都已经演变为老百姓日常用语。
南通这座博物馆里保留下的是珠算的记忆,如何把珠算文化进一步传播和推广?
△ 馆长王海明向大家介绍博物馆文物
王海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和相关的中小学、幼儿园签订了 " 馆校共建 " 协议,每年他们都组织学生走进珠算博物馆。
除了 " 请进来 ",博物馆也在积极探寻 " 走出去 " 的道路,让展品到全国各地巡展。
上海陈云纪念馆、浙江中国财税博物馆、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 …… 珠算博物馆的藏品已经走进了全国几十家博物馆。
最近,珠算博物馆的展品远赴新疆伊犁州博物馆,让新疆的观众在《上下进退计千秋——中国珠算非遗文化展》中领略这一古老非遗的独特魅力。
" 珠算早已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蕴含着中国文化的载体。" 王海明表示," 希望更多人来到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亲手打一打算盘,体验一下。"
现代快报 + 记者 裴诗语 部分图片由张冬青摄
(校对 张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