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观察 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江苏共绘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8月16日,“努力推动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南京召开,第六场发布会主题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布会上,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苏州市、徐州市有关负责人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江苏区域均衡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

作为经济、科教强省与文化大省,江苏的区域均衡发展水平一直居全国各省份前列。发布会上,省发改委副主任高清带来的一组数据证明,江苏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2022年苏南与苏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值为1.93,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1.85,是全国区域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成绩的取得必然需要一个又一个落到实处的举措推动。

江苏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2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占长三角比重为42.3%,成为长三角实体厚实、底盘扎实、根基稳固的“重要一翼”,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在统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彰显新进展,2022年,长江干流水质保持II类,太湖连续15年实现“两个确保”,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31.5微克/立方米,实现了2013年以来“九连降”。



在高水平推进“1+3”重点功能区建设上,江苏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统筹推进扬子江城市群、沿海经济带、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大南北结对帮扶合作力度,不断丰富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2022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4.4%、居全国各省(区)第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至5.2个百分点。”高清说,江苏更加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增强城市群和都市圈竞争力。

立足新发展阶段,江苏区域协调发展仍任重道远。高清表示,下一步,省发改委将重点做好五项具体工作:加快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大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深化南北产业帮扶合作,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支持各地特色发展。

着力构建区域市政基础设施协调共管的新格局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是实现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布会上,省住建厅副厅长陈浩东表示,未来江苏将着力构建区域市政基础设施协调共管的新格局,并具体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坚持绿色低碳引领,推进城镇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共建“生态圈”。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力争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深入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持续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加强雨污分流改造。全力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效,让水环境治理成果更多惠及民众百姓。

坚持加强民生保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打好“民生牌”。落实“窄马路、密路网”城市道路规划布局理念,提高道路网络密度和通达性。深入实施“停车便利化工程”,今年计划全省新增公共停车泊位8.5万个。加强城镇供水安全保障。2023年全省计划实施市政燃气管道改造150公里,完成城市供水管道改造300公里,排水管道改造598公里。

坚持安全韧性发展,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管,守好“安全底”。全面组织开展全省燃气安全整治十大专项行动,全链条推进燃气安全整治工作。推进市政公用设施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全面推进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省级监管系统建设。

坚持完善制度建设,协同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一体化”。聚焦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一体化示范区供水、排水、燃气专项规划实施落地。进一步强化长三角城乡垃圾统筹处理利用,继续推动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落实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合作事项等。

一批重大交通水利基础设施正加快实施



交通运输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纽带和基础支撑。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惠先宝表示,今后一段时期,全省将深入推进交通强省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加快实施一批战略性、引领性、基础性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

要加快建设“轨道上的江苏”。年内建成沪宁沿江高铁,新增高铁里程278公里;加快沪渝蓉高铁、通苏嘉甬铁路、宁淮铁路江苏段等重大项目建设,年内计划开工潍坊至宿迁铁路;加快盐泰锡常宜铁路、常泰铁路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要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加快实现二级(准二级)及以上航道形成长江干线横穿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的“十字形”主轴,扎实推进宿连航道建设,加快推进京杭运河苏南段航道“三改二”各项工作。要加快过江通道建设。到2025年,累计建成过江通道23座,隔江相望的县(市)之间基本实现过江通道直通。

要持续提升公路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瓶颈路段扩容,加快沪武、长深、沪陕高速公路江苏段等改扩建工作,年内新开工扬溧高速公路扩建等项目。要增强机场保障能力。着力提升南京禄口机场国际运输能力,完善环沪机场群布局,加快开工建设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三期工程,加快苏南硕放机场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推进南通新机场前期工作。



水利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区域水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冬生介绍,当前,江苏正根据《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以“九路入海、八河通江、三纵调度、五湖调蓄”为纲,以“区域百河”为目,以“湖库闸站”为结,以主脉畅通、水系联通,安全升级、智慧赋能,生态复苏、文化润扬为重点,全局统筹、整体推进江苏现代水网建设。

“今年以来,江苏水利系统锚定重点水利工程投资180亿元以上、农村水利投资80亿元以上的建设任务,精心组织实施,强化建设管理,截至7月底全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30.08亿元,农村水利完成投资57.7亿元。”

地方实践:以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促进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



2023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在更深层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苏州牢固树立‘一体化’意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促进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苏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金晓虎说。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苏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2%,实际使用外资61.3亿美元、增长7.3%,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09个,其中百亿级项目5个;新设企业5.36万户、个体工商户10.2万家,分别增长10%、20.7%。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金晓虎介绍,接下来,苏州将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着力突出五个方面:着力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着力加快重大示范性项目建设,着力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着力打造幸福宜居家园,着力探索一体化体制机制。



“下一步,徐州将全面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放大交通区位、科教人才、产业基础等优势,努力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突破。”徐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先正随后给出了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在更深层次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中激发强劲动能。抢抓战略机遇,借“东风”、搭“快车”,积极争取重大政策、重大事项、重大改革试点落地徐州。

二是在更高站位服务全省“走在前、做示范”中作出徐州贡献。坚决扛起拓展江苏发展纵深功能、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强劲支点的重任,深入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锚定2025年跻身万亿级GDP城市行列目标,高质量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做大做强“343”创新产业集群,前瞻性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在更大力度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中展现过硬担当。以完善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为抓手,一体推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持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集聚力和影响力。

现代快报+记者 李娜 龙秋利/文 顾炜/摄

(校对 李凯波)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