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从端牢“饭碗”到建设和美乡村,江苏这样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


“以占全国3.2%的耕地,生产了全国5.5%的粮食,实现了人口密度最大省份‘口粮自给、略有盈余’,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保持700亿斤以上。”7月19日,“努力推动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推进农业现代化专场在南京举行。发布会上,省农业农村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相关部门,以及淮安市、宿迁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江苏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展情况,以及下一步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的主要举措,并对《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行动方案》进行解读,回答记者提问。



【现状】

口粮自给、略有盈余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江苏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2022年创下了753.8亿斤的历史新高,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今年江苏夏粮实现面积和总产双增,单产基本持平态势,夏粮产量达281.42亿斤,同比增加1.36亿斤。


△孙燕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二级巡视员孙燕表示,“我们在持续推进省内宁淮、锡连、苏宿等产销区粮源合理流动的同时,还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大局,促进粮食销往上海、浙江、福建等地,不仅实现了粮食自给,端稳了8500多万江苏人的饭碗,每年还产消盈余40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江苏贡献。”

在地方储备方面,各地仅成品粮油储备库存就达到10天以上消量,其中南京、苏州、无锡等大中城市、市场易波动地区稳定在15天以上。“江苏粮食库存充裕、储备充足,能满足全省居民一年半以上的口粮消费需求。”孙燕表示,当前,全省米、面、油库存充足、价格平稳,未出现异常波动。


△ 王冬生


推进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

粮食大丰收,根子在农田,命脉在水利。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冬生介绍,目前江苏共有大中型灌区31处,覆盖了全省70%的耕地面积,助力粮食连年稳产。

近年来,省水利厅主要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发力。2023年,全省农村水利计划投资80亿元,用于灌区现代化改造和农村水环境整治等,到6月底,已完成投资51.9亿元。

比如,针对干旱暴露出来的灌溉薄弱片区,编制完成农田灌溉薄弱片区建设规划,着眼长远,纳入大的灌溉发展规划,保证灌溉需要。同时,加快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2023年,江苏计划实施8个大型灌区、26个中型灌区项目年度建设任务,协同推进大中型灌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灌区灌溉保证率、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到6月底已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58%。

今年,全省还计划新建成农村生态河道5000公里,到6月底已完成3550公里;全面推进29条农村骨干河道治理,截至6月底已完成治理271公里,占年度计划任务的68%。已治理河段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除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有效改善区域引排条件和水系连通状况。

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

既有历史底蕴,又有文化深度,近年来,江苏着力传承发扬“江南人居天堂”的美好意象,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路宏伟


一个个传统村落,深深镌刻着历史的印记。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路宏伟介绍,“江苏积极做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组织开展传统村落调查推荐,现有中国传统村落79个。”苏州市吴中区、宜兴市先后入选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江苏还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将传统村落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先后公布命名了六批 502 个省级传统村落和376组传统建筑组群,实现76个涉农县(市、区)全覆盖。

串线成片,留住乡愁。下一步,江苏将指导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46个村编制保护利用规划或方案,建立完善传统村落保护档案。指导苏州市吴中区、宜兴市扎实推进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建设,积极推进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建设工作。继续组织开展省级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组群的摸底调查,动态更新保护名录,到2025年省级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组群数量超过1000个。

【目标】

到2030年将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江苏擘画建设的农业强省什么样?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2030年、2035年三个阶段目标任务,明确实施七大专项行动,落实一批务实举措,建设一批重大载体平台,在更多领域、关键环节上率先突破。

《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更加稳定安全,乡村产业发展更加高质高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更加充分广泛,农业物质装备支撑更加凸显优势,农村改革创新更加充满活力,农民增收渠道更加稳定多元,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更加有力有效。

到2030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展望2035年,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基本同步,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基本健全,农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更高、走在前列。


△孙翔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孙翔介绍,江苏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四化同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今年以来,启动实施农业高质量发展“四个一”建设工程(1000个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000个新型主体领头雁、100个农产品和农业服务业品牌名牌、100个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载体平台)。

【地方怎么干】

淮安打造小龙虾螃蟹等五大特色产业集群


△邱华康


积极培植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淮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邱华康介绍,淮安生猪饲养总量、蔬菜产量、家禽年出栏、水产品年产量均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小龙虾产量15万吨,占全省一半以上。“盱眙龙虾”“洪泽湖大闸蟹”入选首批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 2023年6月,淮安洪泽区岔河镇,千亩稻虾轮作的小龙虾上市  赵启瑞/摄


淮安将乡村产业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作为工作的主攻重点,聚力打造优质稻米、小龙虾、规模畜禽、螃蟹、绿色蔬菜五大特色产业集群。


△ “淮安大米”优质稻米生产基地 管伟法/摄


“选择具备一定基础和潜力的小龙虾和稻米两大产业率先破题,建设6个千亩连片稻虾核心基地和10万亩高标准示范推广区,小龙虾产业获批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邱华康表示,下一步将围绕淮安大米、盱眙龙虾等培育更多优质品种,推动高效优质生产技术研究等全产业链科研创新工作实现突破,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特色农机化水平显著提升。

宿迁加快建设千亿级现代农业强市

推进农业现代化,要持续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宿迁大水面、大平原的自然禀赋适宜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种植。


△ 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刘圩村


宿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武倩介绍,宿迁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数商兴农”,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以信息化赋能提升农业现代化方面,深入实施“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建设行动,累计建成数字农业农村基地209个,下辖三县均为国家“电商县”,两区均为省级“电商县”。比如,沭阳县是全国闻名的花木电商大县,花卉直播销售额占全国三分之一。

眼下,宿迁正在加快建设千亿级现代农业强市,力争全年新招引农业重大项目150个以上,带动农业主导产业群链综合产值突破940亿元。

现代快报+记者 卢河燕 史童歌/ 文 顾炜/摄 郑芮/制作 

部分图片来源:淮安市委宣传部、宿迁市委宣传部

(校对 张静超)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