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7月11日,“努力推动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南京召开,第二场发布会围绕“积极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主题,发布会上,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介绍江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的举措探索与规划蓝图。
△新闻发布会现场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江苏将“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摆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江苏紧紧扭住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个牛鼻子,出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强化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动力支撑。”林康说。
在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培育方面,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国内首款内生安全200G DPU芯片”等3项重大科技成果、建立业界首个6G综合实验室。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南京大学谭海仁团队研发的全钙钛矿叠层电池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东南大学崔铁军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微波段现场可编程衍射神经网络人工智能计算机原型,南大光电ArF光刻胶打破国外垄断。在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方面,6.2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取得科技部入库登记,新增37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居全国首位,上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750亿元、增长10%左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为了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江苏也出台了一系列实招硬招:办好“苏新消费”四季主题购物节,启动2023“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文旅消费推广季;出台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实施意见,133个计划新开工省重大项目开工率超过88%,1-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京沪高速公路新沂至江都段扩建工程建成通车,南京上元门铁路过江通道开工建设。
一直以来,实体经济都是江苏的“看家本领”。上半年以来,江苏继续厚植实体经济优势,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比如,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入库企业1.6万家;出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实施方案,打造“51010”产业集群体系,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41.1%、49.2%;支持1.5万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建设,上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开票销售增长5.7%、高于工业开票2.7个百分点。
同时,江苏十分重视在发展中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出台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实施办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水乡客厅重大标志性项目方厅水院正式开工建设;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长江生态岸线占比提高到64.1%;深化“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1-5月对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8.9%。
高水平建设“1+3”重点功能区,研究制定南京特大城市、苏州准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升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能级,深化推进南北结对帮扶合作,启动实施191个帮扶项目。印发实施南京都市圈建设省际、省内重点合作任务、苏锡常都市圈重大事项推进清单,出台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行动方案,新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5个。
此外,江苏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二是着力稳住外贸基本盘,三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据介绍,1-5月“新三样”出口增长33.3%、实际使用外资161.4亿美元、均居全国第一。
“总的来看,我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成效明显,上半年国民经济保持循环畅通,经济运行全面恢复常态,呈现生产供给加速恢复、国内需求边际改善、发展质效持续提升等较为明显的特征,高质量发展态势得到巩固。”林康表示,一季度经济率先实现整体好转,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7%、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
△林康
注重扩大有效需求,增强双循环的动力和活力
作为经济大省,江苏将如何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
据林康介绍,江苏下一步将锚定“前沿阵地”战略定位,更好发挥“三个作用”,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努力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做示范。
一方面,持续巩固经济恢复向好态势。在保持生产供给平稳恢复的同时,更加注重扩大有效需求。
一是持续释放政策效应。贯彻落实国家以及江苏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强化评估问效,推动各类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制定出台新的增量政策,纲举目张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二是着力提振投资消费需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力争计划新开工省重大项目三季度全部开工。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实施方案,支持南京、苏州、徐州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探索推进地方特色消费场景建设,挖掘农村消费潜力。
三是全力抢订单拓市场。开展“百展万企拓市场”行动,切实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开展“走进跨国公司总部”行动,制定新版外资总部鼓励政策,引进一批标志性外资项目。
另一方面,加快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夯实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物质技术基础,增强双循环的动力和活力。
一是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组织实施80项产业前瞻技术研发项目、8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积极推进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数字经济科技攻关专项行动,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二是深入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产业强链行动计划,优化“1650”产业体系培育机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打造若干未来产业先导区,支持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行动、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促进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争创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三是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支持企业走出去整合全球资源,强化对外开放高端平台建设,支持江苏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支持境内外合作园区发展壮大,支持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开放第五航权,加强江海联运、水运江苏建设,提升连云港港、太仓港发展能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现代快报+记者 龙秋利 熊平平/文 顾炜/摄
(校对 季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