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校长说 | 南通大学校长杨宇民:勇立潮头担使命,笃行致远谱新篇




绿波亭亭处,荷花分外香。6月21日迎来了夏至节气,南通大学校长杨宇民在学校的尚美湖旁,为2023届的高考学子们送上最诚挚的祝福并发出最真挚的邀约。

杨宇民对青年学子的殷殷嘱托令人倍感振奋。他说:“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祝愿大家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胸怀家国大志,顺着光芒出发,逐梦前行,在金秋时节,来一场与通大的‘双向奔赴’!”



忆往昔

栉风沐雨 薪火相传

1912年,清末状元、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怀抱 “父教育,母实业”思想,先后创办了我国最早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我国最早独立设置的纺织最高学府——南通纺织专门学校。1928年,医科、纺科与农科珠联璧合,成立南通大学,后更名为南通学院。2004年,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应势之需,组建新的南通大学。厚德载物传华章,上善若水谱新风。历经百年积淀与传承,学校迈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学校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2中国大学评价》中列第102位,ESI中国高校综合排名列第113位,2020软科中国大学造就杰出医学校友排名列第33位,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非“双一流”高校第3名。



看今朝

步履铿锵 行稳致远

在111年的风雨兼程中,学校始终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从民国时期的群星璀璨,到共和国时代的开拓创新;从三校合并的跨越发展,到争创高水平大学的再创辉煌,南通大学波澜壮阔的办学史诗,如长江蜿蜒,虽历经曲折,却奔腾不息。一个多世纪以来,学校秉承“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精神,“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道德优美,学术纯粹”的价值追求,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方面成绩斐然,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江苏省首批创新创业示范高校、江苏省首批教学工作先进高校。学校规模结构合理、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明显,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共有3名本科毕业生、1名研究生入选两院院士,人数并列全国高校第35位。学校现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点。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材料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计算机科学等9个学科进入 ESI学科全球排名前 1%。拥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2个、江苏省重点学科8个、江苏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30个,2022年,医学院位列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排行榜第28位。



望未来

自强不息 矢志拼搏

历经岁月沧桑,不负使命;弘扬百年底蕴,踔厉奋发。身处新时代,南通大学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凝心聚力、追求卓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浩荡洪流中谱写新的华章!



今天的通大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转型升级的历史窗口期、争先进位的发展黄金期。站在建校111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全体通大人将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开放的姿态、更执着的努力,塑造有一流发展理念、一流办学水平、一流精神风貌的新通大,朝着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阔步前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更多通大智慧、展现更多通大作为!

通讯员 王燕妮 现代快报+记者 陈莹 戴明夷 刘惠勤/文 顾闻/摄

(校对 周露 张静超)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