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神出鬼没的“蚊子大军”让不少人很烦恼,一些驱蚊神器热销,成了网红产品。6月1日,现代快报记者对市场上的防蚊产品进行了探访。
“招蚊星人”迎来最难熬的夏天,防蚊服热销起来
在电商平台上搜索“防蚊衣”,显示出数千条候选商品。随意点开一家童装防蚊衣的售卖页面,店家在介绍中提到,该款衣服是精选轻薄面料,外出防晒、运动防风,最重要的是添加了天然艾草纤维,既可以抗菌还可以驱蚊防虫。为了证明自家的产品确实可以防蚊,商家还晒出了检测报告。不同商家推出的防蚊服,采用的驱蚊原理并不相同。除了天然艾草纤维,有的则含有避蚊胺、驱蚊物质菊酯等驱蚊成分。
△防蚊服详情介绍 页面截图
还有不少商家解释,防蚊服是通过物理原理来进行防蚊,主要是长袖和宽松的收缩口,还有防蚊服在产品详情中介绍,“在机器制作过程中,机器设置的低频声波,可以降解有机物材质本身的异味,从而达到干扰蚊虫的效果。”记者询问客服时,对方表示可以防蚊。
在网络上,此类防蚊服的价格从39元到100余元不等,有的店铺销量还不错,月销量可达数百单。对于防蚊服的效果如何,买家们也是褒贬不一。有的买家说,“夏天也可以去户外放肆耍了”“确实有效果,再也没被蚊子咬过了”,相反的也有买家认为防蚊服是“智商税”,“穿长袖长裤,本来就不会被蚊子咬”“感觉和普通的防晒服也没有什么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防蚊服的售卖主要集中在线上平台,线下平台几乎没有此类产品在售。6月1日,现代快报记者走访了南京数家小商品集合店,均未发现有相关防蚊服产品售卖。而线下销售的驱蚊产品,主要集中为驱蚊手环、驱蚊纽扣、驱蚊贴纸等。
防蚊服是否真的有效?请看测评结果
防蚊服真的有用吗?近期,广州市消保委发布了相关测评报告,测试结果显示,20款样品洗前防蚊性能(驱避率)、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纤维成分含量项目均符合指标要求,但有5款样品表现一般,主要是氯菊酯指标偏高、洗后防蚊性能(驱避率)不达标。洗后防蚊性能(驱避率)反应防蚊服装反复洗涤和穿着后对蚊虫驱避的能力。测试结果显示,品牌为奇趣岛的儿童天丝长裤(网页宣称艾草驱蚊)以及商标为奥巴猴的婴儿套装(网页宣称添加艾草纤维,能有效驱蚊)的洗后防蚊性能(驱避率)R≤30%,未能达到GB/T 30126-2013《纺织品 防蚊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效果评价标准。
△艾草驱蚊介绍 页面截图
氯菊酯是一种杀昆虫化合物。过量氯菊酯残留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健康风险。根据测试结果分析,2款样品氯菊酯含量明显超出T/CTCA 3-2017《氯菊酯防蚊面料》 标准要求。
广州市消保委提醒消费者选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注意面料的品质;其次不要选择带有刺激性味道的衣服,衣服上的化学物质越多,风险越大。为了使服装具有防蚊功能,防蚊服装通常会添加防蚊整理剂,所以要谨慎购买有明显刺激性气味或特殊气味的服装。
同时要留意防蚊原理,市面上热销的物理防蚊服装没有添加特殊材料处理,只在款式上设计成宽松收口款,以此达到防蚊的目的,但不能保证防蚊效果。经防蚊处理的服装,通常是将防蚊整理剂(如含有氯菊酯的整理剂)与织物纤维紧密结合在服装中,形成高效的防蚊保护,防蚊效果比物理防蚊好,但对于防蚊处理的服装,应留意有氯菊酯残留量超标的风险。
驱蚊手环、驱蚊App……防蚊“神器”是智商税吗?
植物驱避剂类驱蚊产品(驱蚊手环、驱蚊贴、驱蚊扣)等是近几年新兴的驱蚊产品,其与身体接触,大多以纯植物成分为卖点,销售对象也针对婴幼儿、孕妇、体弱者等特殊人群。但这些驱蚊产品真的有用吗?是不是智商税呢?
△植物防护手环 季雨/摄
2020年,深圳市福田区消费者委员会和宝安区消费者委员会对市场上的驱蚊产品进行了对比试验,20款驱蚊环、驱蚊贴产品中,除一款产品外,其余19款产品均未能达到“完全驱蚊”效果(即有效保护率100%)。
△驱蚊APP页面截图
除此之外,在某种草平台还有不少网友分享了各种驱蚊App。记者下载了一款驱蚊助手App,其页面显示可以通过声波驱蚊、荧光捕蚊。声波驱蚊通过模仿蚊子的天敌或者是雄蚊子的声音频率来达到驱赶叮人的雌蚊子。页面显示的声音有雄蚊子、蝙蝠、麻雀、超声波。
不少网友还分享了使用感受,“用过,无效,一晚上好几个包。”“一点都没有用,我对着宿舍蚊帐上的蚊子声音开到最大,蚊子纹丝不动。”还有网友进行了科普,蚊子振翅的频率与其种类有关,即使某一频段的声波确实能驱除某种蚊子,也不可能对所有蚊子都有效。
现代快报+ 记者 徐梦云 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