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强调要支持“顶尖科学家”,大有深意


现代快报讯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下午在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要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着力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会内会外,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在不同领域的院士、科技工作者们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大家表示,有信心、有动力,更有责任!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赤:

要造就一批顶尖科学家在各领域起到领头带动作用


△王赤 曹伟/摄


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王赤代表说自己信心满满又深感重任在肩。尤其总书记提到要“支持顶尖科学家领先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让他印象格外深刻。王赤认为,科技自立自强最重要的是人才,要看有没有顶尖科学家。“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关键要靠科技,要造就一批顶尖科学家,在各个领域起到领头带动作用。”

一个时代的变革都是由顶尖科学家引领实现的,比如,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学之父”法拉第、麦克斯韦等引领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作为航天科技领域的专家,王赤提到了他心中的行业内顶尖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先生、赵九章先生。“如果没有他们,我觉得中国可能不会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航天大国。”王赤说,航天科技各个领域都需要涌现出这样的顶尖科学家,和杰出的工程师、管理者一起,共同来推进航天强国建设。

当前,深空探测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王赤认为,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地球上。月球、太阳系等都是需要不断去探索的领域,也是需要不断开拓的无人区。王赤希望,我们国家能有顶尖科学家领衔,开展全局性、前瞻性的战略性探索,通过实施重大的航天工程来取得标志性的技术突破和原创科学成果。他相信这一批人一定会像牛顿、法拉第、爱因斯坦为杰出代表的顶尖科学家一样,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的贡献,“我期待着那一天,在群星闪耀的名单上会有中国人的名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胡亚安:

贡献“创新力量”,履行高水平科技发展的使命担当


△胡亚安


“总书记指出,要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充分体现出对行业科技领军人才的殷切期望,也是科技工作者应尽的责任。”胡亚安委员表示,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自己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胡亚安和团队长期从事内河水运通航建筑物研究,为世界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复杂的三峡五级船闸和升船机、世界水头最高的大藤峡单级船闸、世界内河最大的船闸群---西江长洲枢纽四线船闸、世界首创中国原创的景洪水力式升船机等运行安全与能力提升作出了贡献。

随着“交通强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为补齐内河水运短板,我国将大力打造“四横四纵两网”的高等级航道网。“许多重大工程技术指标远远超过国内外现有水平,需要我们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破解超高水头巨型船闸高效输水、超大提升重量升船机运行稳定控制等核心技术难题。”胡亚安表示,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勇挑重担,切实履行高水平科技发展的使命担当。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沈树忠:

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基础研究解决“卡脖子”问题


△沈树忠


“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创新是最重要的使命。”沈树忠院士说,总书记提出的“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就是希望科技人员能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从而可以完全自主地来解决我们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国家重大需求问题,以及基础研究遇到的前沿科学问题。

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在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全球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探明能源分布方面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但目前我们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尤其开展综合交叉研究的能力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地球科学的应用方面。”在沈树忠看来,很多“卡脖子”问题,背后都是因为基础理论没有搞清楚,基础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尤其需要鼓励更多年轻人甘“坐冷板凳”。比如,从事地层学的研究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在日复一日的文献阅读、野外考察、化石挖掘、处理分析中,才能渐渐收获成果。

沈树忠表示,作为地球科学研究的专家,将通过扎实的科研工作,为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为解决能源、资源需求问题等方面作出更多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胆中心主任王学浩:

基础研究才是创新的根本动力



△王学浩


王学浩院士是我国活体肝移植领域的开拓者,也是肝癌现代介入治疗的先行者。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毕生追求的是减少患者的术后副反应,延长患者的生命。

“中国是肝病发病率很高的国家,每年大概有40万病人等待做器官移植,从临床技术上,我们和欧美国家差距不是很大了,但是手术后的患者需要服用抗排斥药物,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副反应,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也是国际前沿未解决的问题,”这些年,王学浩的团队进行了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经过初步创新性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已经有部分患者受益。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非常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联系到自己所从事的医学领域,王学浩感慨,促进医疗高质量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加强和应用研究相关的基础性研究,培养高水平人才,单纯临床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基础研究才是创新的根本动力。比如肝癌的发病机制、新的靶向药物的研发,免疫制剂的研究,只有基础研究有所突破,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卡脖子”问题。

对科技创新和人才的支持一以贯之,大有深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大力强调科技创新、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此次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并且提出要支持“顶尖科学家”的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背后大有深意。2020年9月11日,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要充分认识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加快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近年来,江苏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发展贡献着“创新力量”。202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左右、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0.4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标志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苏州实验室获批建设,紫金山实验室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太湖实验室、钟山实验室挂牌运行,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创新中心获批在南京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在全国率先实现设区市全覆盖。

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必由之路。总书记强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现代快报+记者 鹿伟 张瑜 安莹 徐红艳 徐苏宁 卢河燕 胡玉梅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