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潮起,江河奔腾,尽显大国气象。10月3日,“江河奔腾看中国·潮起东方瞰顶流”2022国庆大型融媒体行动带着大家走进太仓港,在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打卡,领略万里长江第一港的雄伟风采。在当天直播中,现代快报记者和“潮主播”王敏勇从码头前沿出发,穿越堆场,沉浸式体验太仓港是如何实现自动化的。本场直播吸引了超40万人次的观看,不少网友直呼“涨知识”,原来长江上这座“最聪明”港口的背后是高科技的支撑。
“潮主播”倾力加盟,带网友沉浸打卡
10月3日上午,天气晴好,站在太仓港码头前沿,远望长江浩浩汤汤,船舶满载货物来往不停;近观一排巨型岸桥直立江边,伸开臂膀熟练抓取集装箱。
△现代快报主播与“潮主播”王敏勇(右)
太仓港位于长江入海口南岸,古称刘家港,曾被誉为“六国码头”“天下第一码头”。它拥有38.8公里黄金岸线,曾是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是全国唯一享受海港待遇的内河港口。太仓港如今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港,它的底气何在?当天的直播给大家进行了揭秘。太仓港口管委会发展服务局局长王敏勇走进直播间,担任“潮主播”,带着网友近距离接触太仓港。
“你好太仓港!”直播刚开始,就有网友隔空进行对话,看到江边的岸桥正在作业,抓取集装箱时又稳又准,就像超大号的“抓娃娃机”。集装箱整齐排列、车辆在道路上来回穿梭,港口忙碌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1992年10月,长江石化码头开工建设,打下了太仓港开发建设的第一根桩。“如今太仓港已经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核心港、近洋直达集散中心、远洋中转基地,吞吐量连续12年领跑长江,跃居全国第8大港口、全球第25大港口。”如此亮眼的成绩是怎样做到的?王敏勇在直播中表示,这些年来,太仓港积极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世界一流港口合作,已经打造成为长三角港口一体化的示范样本。
智能自动装卸,“治好了”网友的强迫症
说到港口,吞吐量是见证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过去的2021年,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00万标箱,集装箱吞吐量连续4年位居江苏第一。在直播中,王敏勇还告诉网友,今年1月—9月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了588万标箱,同比增长16%。
面对这么大的吞吐量,太仓港是如何让工作效率变得更高的呢?答案是“智慧”码头的自动化操作系统。直播的第二站,主播们带着网友来到了堆场。堆场上各种颜色的集装箱整齐堆放,观看直播的网友笑称“治好了自己的强迫症”。正在来回移动装卸集装箱的是自动化轨道吊,它的自动化体现在哪里?王敏勇现场介绍,相比于传统配有司机室的轨道吊,自动化轨道吊是通过设置好的程序运行,所以在堆场上,虽然看不到工作人员,但是设备一直在有条不紊运行中。
“当集装箱从船上卸下来后,岸桥上的摄像头就会识别到箱号,然后传输给生产系统。”王敏勇指着正在运行的轨道吊给网友讲解,在集装箱到达堆场前,它们该被运到哪个区域、哪个位置,流程已经生成。“内集卡司机将集装箱运到指定堆场区域后,轨道吊通过感应装置自动识别比对,确认无误后,将集装箱吊起来,然后再放到指定位置。”
长江上“最聪明”港口名不虚传,AR、人工智能都用上了
如此顺畅的操作怎样实现?秘密都藏在了集装箱四期控制中心。堆场上的轨道吊忙碌运行,你是不是以为控制中心里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场景?其实这里的工作场景非常安静,只有三名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
“目前,堆场上投入使用的无人自动化轨道吊共有15台,轨道吊通过AR和人工智能技术可自动识别集卡位置进行装卸操作。”王敏勇也在线解答了网友的疑惑,因为这些操作都是系统设置好的,所以事实上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不需要一直操作。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过去,作业人员得坐在18米高的轨道吊上,透过玻璃窗,一边看着下方的集装箱一边手动操作。现在,他们只要坐在电脑前,系统自动运行,对堆场上的集装箱实现“隔空取物”。这种模式节约了70%的人力,作业效率也提高了20%。
△袁传永在操作台前工作
不仅是轨道吊,码头前沿的岸桥也可以实现远程控制。直播中,远程控制司机袁传永正在操作台前抓取集装箱。他在码头已经工作13年了,之前就是码头前沿的岸桥司机。“我以前在42米高的操作室内工作,精神需要高度集中,头也要一直低着查看集装箱的位置。一天下来很累,腰酸背痛。”现在袁传永的操作室从高空搬到了室内,工作环境大为改善,工作效率也更高了。
航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国际经济走向的晴雨表。王敏勇表示,到2025年,太仓港年集装箱吞吐量将争取突破1000万标箱,港区物贸主营收入达到2000亿元,基本建成“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港口。来往频繁的船舶、巨大的吞吐量、超智能的自动化流程……在太仓港,大家可以感受到港口涌动的活力,更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强劲脉动。
现代快报+记者 杨晓冬 马壮壮 孙苏皖/文 钱念秋/摄
戳链接看直播回放 ↓↓↓
(编辑 陈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