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盐城东台七旬老人创办乡村艺术团,30年送戏下乡300多场

现代快报讯(记者 姜振军 通讯员 武桂成)8月19日下午,室外酷暑难当,盐城东台市时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却是琴声悠悠,歌声阵阵。一楼排练大厅,时堰艺术团的演员们正一丝不苟地在排练新创作的独唱、戏曲、器乐合奏等节目,虽然汗水湿透了衣服,但大家个个精神饱满,毫无怨言。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领头创办艺术团的是七旬退休工人胡春根,演员都是当地的居民,大部分超过了60岁,30年来,他们义务送戏下乡300多场。



共同的兴趣一起创办乡村艺术团

1992年,40岁的胡春根被调到东台市时堰镇工作,在东台市工具厂任技术员,他从小就对器乐演奏情有独钟,在厂里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我的同事韩年喜、孙山、尹兆琪、赵龙安、周荣茂等五六名干部职工也对音乐有共同爱好。”于是,在胡春根的倡议下,他们相约每个周末一起搞民乐合奏和演唱。


△  领头创办艺术团的胡春根在演出


    胡春根回忆,很快,越来越多的文艺爱好者逐渐被吸引了进来,艺术团成员越来越多。“成员从厂里的数名员工逐渐发展到厂外镇上的居民,为何不组织一个半专业的艺术团体,让活动正常开展起来呢。”于是,胡春根领头创办了时堰艺术团。
    创办初期首先遇到的是活动场所问题。“我们先是星期天在工厂车间门口的场地上,但是遇到阴雨天就搞不成了。”胡春根说,随着艺术团的发展壮大,就只能到外面想办法解决场地,“一段时间借用在村里的四楼,可是夏天酷暑难当。”尽管条件艰苦,但大家依然坚持每周一练,从不间断。后来镇里建成标准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艺术团终于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已的排练室。
    如今的时堰艺术团已经拥有成员38人,他们中有退休和在职教师、企业职工、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村居退休干部以及农民文艺爱好者。

个人出资送戏下乡传播正能量
    “我们的中国梦”“幸福祖国一起走”“亲吻祖国”“中国脊梁”等几十首优秀歌曲;排练了群众喜爱的《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江姐》等戏曲选段;编排了群众关注的,反映邻里关系的黄梅戏《六尺巷》,反腐小戏《审舅舅》……从创办初期开始,时堰艺术团积极排练和演出充满正能量的文艺节目,送戏到社区和村组。



    虽然都是业余选手,但他们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有民乐合奏、器乐独奏、表演唱、大合唱、对唱、二重唱、齐唱、歌伴舞,还有京剧、锡剧、淮剧、扬剧、豫剧、黄梅戏、山东吕剧等戏曲剧种。“我以前是拉二胡为主,乐队成员也是拉二胡的多,为了丰富乐队的层次,我又购买了扬琴和中阮等乐器,并加入了大提琴、电吹管等西洋乐器,让音乐伴奏的音色更加丰富多彩。” 胡春根说。




    送戏下乡需要经费,怎么办?“置办小音响、中音响到现在广场演出的大功率音响、电脑、灯光、各种话筒,共计5万多元都是我个人出资,离不开妻子和儿子的支持。”不仅是经费,从准备节目源、校对、编排、打印、排练,到演出的灯光安装、音响安装、背景墙安装、乐队指挥、音响调整、演出视频的拍摄等等琐碎的事情,都是胡春根一个人在做。

30年来义务送戏下乡300余场
    30年来,时堰艺术团的足迹遍及全镇各村、居、场,还应邀到邻近的东台市溱东镇和兴化市的溱潼镇演出,受到广泛好评。2021年时堰举办“文化艺术周”,时堰艺术团连演了三个晚上,让观众大饱眼福,大呼过瘾,好几个年轻人对胡春根说:“你们演出的这些节目接地气、老少皆宜,看了还想看。”



歌伴舞《五星红旗》;黄梅戏歌曲《白衣胜雪》、《春信》;山东吕剧《红嫂》;歌曲《叫一声我的哥》;改编的民歌经典《小放牛》;民乐合奏《夏天的清凉》……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胡春根和队员们精心构思,一起潜心研究,创作和改编了一批红色经典的歌舞作品。

“每周日,队员们雷打不动进行排练,虽是天气很热,但一天没落下,大家为了一个动作,一句唱词,不厌其烦排练10多次,直到满意为止,力求给观众以全新的感受。”胡春根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最新编排的节目注重在表演形式上有大的突破,力求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激发爱国热情。
    熟悉的戏曲下乡来,文明新风吹进来。据统计,时堰艺术团自成立30年来,义务送戏下乡300余场。“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弘扬了正能量、传播了文明新风尚,深得社区居民和村民的称赞,这与创办人胡春根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东台市时堰镇社会事业局负责人表示。

(受访者供图 编辑 范文静)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