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6月9日下午3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传出的几条信息,十分引人关注。
其一,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其二,筑牢群防群控防线;其三,也是最有“新规”意义的:聚集性疫情发生后,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科学制定核酸检测策略,划定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避免盲目扩大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范围。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核酸检测是疫情早发现的最科学、最有效手段,但在没有疫情发生、也没有输入风险的情况下,查验核酸证明不应成为一种常态。
这一要求,对一些有盲目扩大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范围、查验核酸证明常态化之嫌的地方来说,有“叫停”效应。
今年3月,半月谈杂志针对群众反映,发文指出:有一些地方没有疫情也启动全域大规模核酸检测,也有地方没能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筛查区域,还有地方的核酸检测持续搞“人人见、天天见”。
表面看上去,这样的举措,是加强疫情防控,筑牢病毒防范篱笆,也有助于做到早发现、早应对。在疫情防控问题上加强责任心是好事,可是也要看到,盲目扩大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范围、没有疫情却没完没了地组织核酸检测和查验核酸证明,增加了地方财政和人民群众的负担,增加了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社会成本,甚至在某些时候,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一些阻力。群众对此怨言不少。
公众急切盼望各地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展开疫情防控事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让全员核酸检测和查验工作正常化、科学化。正如半月谈杂志前述文章所言:“嗓子眼都捅出了茧子”,其必要性让人怀疑,期待优化核酸检测方案,提高核酸筛查精度,尽量减少对老百姓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发出的重音,呼应了民心民意,表达了最务实的关切,需要地方遵照执行。科学精准开展疫情防疫,意味着决策要更走心、更接地气,意味着各项工作要更打提前量、抓得更细致,因而,这对地方政府部门来说,提出了高要求。反之,盲目扩大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动辄组织“捅喉咙”,意味着施策和落实变得更为简单、机械,还能挣得“勤勉”好名声。两相比较,就能发现,个别地方在相关问题上出现乱象,受到群众“吐槽”,并非偶然。说到底,这些地方还是犯了决策上草率、执行上“一刀切”的老毛病。一些部门,在具体实践中,宁可任性而为、作风粗暴,也不尊重民意、谦抑有加,造成不佳社会观感。近期,有部分地区对于不参与常态化核酸检测的群众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性的措施,引发公众质疑。
令人欣慰的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针对这一现象也作出严肃回应:对于采取非法的、强制性措施的地区、单位和作出决定的个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将要求有关地方及时整改纠正。
如此一来,此类现象将得到有力遏制。公众期待,凡事别“拍脑袋”,也不要“强人所难”。把“科学审慎”牢记于心,再重要不过了。
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
(编辑 张爱红)
- 江苏
- 2022-06-10 11:37:43
- 江苏
- 2022-06-10 09:14:13
- 江苏
- 2022-06-09 21:37:40
- 江苏
- 2022-06-09 20: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