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6903种!江苏“物种宝库”再扩容,比去年增长857种

现代快报讯(记者 卢河燕 文/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即将到来,5月17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介绍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关情况。会上通报了一组数据:目前全省本底调查共记录省内物种数更新至6903种,随着本底调查的深入,可观测到的物种数量将继续增加。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2023年,江苏要全面完成省域内生物多样性本底状况的摸查,全面更新全省生物多样性本底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现状

省内物种数更新至6903种,计划2023年完成全省域调查

江苏依江傍海,钟灵毓秀,丰富多样的物种在此定居。4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在完善生物多样性政策法规、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评估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实施意见》展板

“自2017年起至今,由省生态环境厅牵头,全域大部分区域已经开展了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工作。随着省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记录到的物种种类数也在不断更新。”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李旭文介绍,经过统计,目前全省的物种数已经更新到了6903种。其中,陆生维管束植物1999种,陆生脊椎动物449种,水生生物2537种,昆虫1918种。“对比去年,一共增长了857种,其中增长的近60%的物种为水生生物。另外在调查中,也记录到了松叶蕨这样在江苏极为少见的孑遗植物小种群,并且生长态势良好,种群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具有极高的研究与保护价值。”

江苏目前已有超过80%的县域开展了本底调查工作,本底调查范围还在进一步扩大。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朱德明介绍,目前,全省已有44个县(市、区)完成本底调查,30个县(市、区)正在开展。“我们的计划是,2022年底,未调查的区域必须全面启动调查工作。2023年,要全面完成江苏省全域内生物多样性本底状况的摸查,全面更新全省生物多样性本底情况。”

20个观测站点,初步构建省级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

物种数量的增加,离不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多方努力。

今年2月,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江苏省生物多样性观测能力(一期)建设方案》(苏环办[2022]39号),提出要按照“一横两纵十”的分布格局(“一横”为沿长江区域,“两纵”为沿大运河、沿海区域,“+”为低山丘陵区域),在省内建设20个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点,初步构建省级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以开展持续的观测并获取长期、持续、动态、即时的观测数据,了解生物种群动态和关键栖息地的变化趋势。


△江苏省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

江苏在生物多样性调查方面还有许多新兴方法。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效伟举例,比如在水样采集后,eDNA方法可以检测出生物物种遗留在长江等水域中的遗传信息,从而可以高效快捷的知道水域内有哪些物种近期出现过。“另外,我们省院的研究团队研发的鸟类智能识别系统也已经投入了使用,并在洪泽湖湿地生物多样性固定观测场站搭建。通过高清摄像头的拍摄与AI智能学习算法,实现对鸟类的影像采集、识别、计数与种群分析。”

目标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超过90%

未来如何保护,《实施意见》构建形成“1+8+N”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体系。

“1”是制定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目标。《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国家2025年目标要求。其中,达到国家目标要求的为:林木覆盖率达到24.1%,自然海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高于国家目标要求的为: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0%,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超过90%,完成全省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设江苏特色目标: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例高于国务院批准规模,全省生态质量指数力争超过50,变化幅度力争达到“一般变好”。

“8”是明确8个重点工作任务方向。具体包括: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评估体系、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创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开发利用机制、严格执法检查和监督评估、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

举措

对勺嘴鹬、中华虎凤蝶、宝华玉兰等划定一批重点保护区域

《实施方案》结合江苏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际情况,围绕10个关键词提出创新性、前瞻性、引领性的江苏做法,包括生态质量指数、生态岛试验区、生态安全缓冲区、生态系统活力、就地保护措施、重点保护群、生态廊道、生物多样性相关名录、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行为负面清单。

比如,在重点保护区域方面,结合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数据,针对长江江豚、麋鹿、丹顶鹤、勺嘴鹬、中华虎凤蝶、宝华玉兰等江苏珍稀濒危物种划定一批重要区域,这些区域要具备物种数量多、生物多样性状况佳、生态保护价值高等特性。

在生态廊道方面,构建以长江水道、淮河—洪泽湖水道为重点的生态廊道,加强生态系统连通性,打通动物迁徙和鱼类洄游通道,促进物种迁徙和基因交流。

开展生态岛试验区建设,选择3-5个地方先行试点

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方面,《实施意见》提出,选择重要珍稀濒危物种、极小种群和遗传资源破碎分布点建设特殊物种保护小区或保护点。优化建设动植物园、濒危植物扩繁和迁地保护中心、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种质资源库、水产原良种场等抢救性迁地保护设施。到2025年,累计建成生态岛试验区5个以上,建成生态缓冲区40个以上。

朱德明表示,为持续提升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十四五”期间,江苏开展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将选择3-5个地方进行先行试点,实现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和稳定性逐步提升,使物种栖息生境得到有效恢复,生物迁徙和基因交流的生态通道基本建立,重点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全面保护,生态供给能力全面增强。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