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1月20日上午,江苏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代省长许昆林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从六个方面回顾总结了2021年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向人民群众交出了一本“明白账”。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江苏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达到11.6万亿元、增长8.6%,总量再上一个万亿元台阶,人均达13.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6%,总量迈上万亿元台阶,达到10015亿元。一组组亮眼数据彰显江苏的硬核实力。
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大台阶,GDP达11.6万亿元
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稳中向好。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达到11.6万亿元、增长8.6%,总量再上一个万亿元台阶,人均达13.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6%,总量迈上万亿元台阶,达到10015亿元,税收占比为81.6%。实体经济根基更加稳固,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8%,占比全国最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万亿元,达到 4.27万亿元、居全国第二,增长15.1%。新增北交所上市公司13家、科创板上市公司29 家,均居全国第一,新增 A 股上市公司 92 家、创历史新高。
科技和产业创新步伐明显加快,获国家科学技术通用奖励39项
△代省长许昆林作政府工作报告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95%、接近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1.2件、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2 倍。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在全国率先实现设区市全覆盖。新当选“两院”院士 16 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通用奖励39项,居各省、自治区之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着力强链、固链、补链、延链,软件、物联网等 6 个产业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超过 3.7 万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72 家。大力推动化工钢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优化布局,关闭退出低端落后和环境敏感区化工生产企业354 家。
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65个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坚持优势互补、协同联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新建高标准农田 390 万亩,粮食总产量 749.2 亿斤、创历史新高。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新改建道路2937公里、改造桥梁979座,新增“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市3 个、示范县11个,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深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共同推动形成新一批41项制度创新成果,水乡客厅等65个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大力实施扬子江城市群和江淮生态经济区、沿海经济带、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1+3”重点功能区战略,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首个国家批复的都市圈规划。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82.4%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生态环境质量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紧盯源头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 33 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82.4%;水环境国考断面优III类比例达 87.1%、劣V类水全面消除,均超额完成国家考核任务,太湖治理连续 14 年实现饮用水安全和不发生大面积湖泛“两个确保”。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扎实推进。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巩固提升沿江岸线整治成果,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保持II类,自然岸线比例提高到 73.2%,2020 年国家警示片披露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全力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多年不见的江豚又活跃在长江江苏段。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增至 27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增至 446 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数量均居全国第一,“美丽江苏”底色更加鲜明、更加可观可感。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新增减税降费超 1000 亿元
紧扣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新要求,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对外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进一步增强。“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高质量推进。中欧班列开行1800 列、增长29%,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增长 22%、占比提升到 25.4%。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蓬勃发展,进出口规模达 5.2 万亿元、增长 17.1%,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实际使用外资达288.5亿美元、增长 22.7%, 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开放载体建设力度加大,自贸试验区形成 81 项新的制度创新成果。“不见面审批”“一件事”等改革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全覆盖,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营商环境位居全国前列。完善和落实惠企政策,新增减税降费超 1000 亿元,新登记市场主体 258.5万户,总量达 1358.9 万户,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
人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15类52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坚持财力向民生、向基层倾斜,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8.4%,15类52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群众的“幸福指数”更有质感、更有温度。多渠道促进富民增收,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8.7% 和 10.7%,城乡收入比缩小至 2.16:1。城镇新增就业140.2万人、占全国近 1/9,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预期目标以内。“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得到加强,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超 40 张;落实三孩生育政策,新增普惠托育托位超 8000 个。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提高 4.5%。“双减”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有序推进,新高考方案平稳落地。新开工城镇棚户区改造 31.09 万套,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402个、惠及居民超过160万人,三年累计改善苏北 30 多万户农民住房条件。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总数、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标率均居全国第一。文化事业产业蓬勃发展,“文艺苏军”整体实力、 影响力不断提升,高水平建成开放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国家级文旅创建成果数量居全国前列。
一组组实实在在的数据,见证“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奋进历程。2022,向未来,再出发!
现代快报+记者 鹿伟 张瑜 赵丹丹 卢河燕 徐苏宁 徐红艳/文 顾炜 顾闻/摄
- 江苏
- 2022-01-20 14:54:46
- 江苏
- 2022-01-20 14:48:15
- 江苏
- 2022-01-20 14:33:43
- 江苏
- 2022-01-20 14:33:12
- 江苏
- 2022-01-20 14: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