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十二地市 > 南通 > 健康 > 正文
惊心动魄!七旬老人生命垂危,多学科协作完成四场“攻坚战”

71岁的郁大妈(化姓)来自安徽,今年春节以来住在南通女儿家。3月25日,郁大妈出现头晕、失语、肢体活动不便、跌倒等症状,被急送至如东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脑出血,治疗半月后出院。4月27日清晨,郁大妈在家人帮助下卧床行右下肢功能锻炼,感到头晕、胸闷、出汗,症状越发加重,家人见状立刻将郁大妈送至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抢救。伴随着救护车急促的鸣笛声,又一场生命保卫战打响了。


迎战:突发危情入院


7:16,郁大妈被送至急诊,当时气急明显,立即予吸氧、心电监护、开放静脉通路;7:30,监护提示逸搏心律、意识丧失,急诊科副主任葛志华立即组织抢救,紧急予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反复肾上腺素静推、深静脉置管等抢救措施;7:43,患者恢复自主心律,但血流动力学难以维持,遂请重症医学科(ICU)会诊。


首战:ECMO“定乾坤”


ICU徐俊贤副主任医师接到通知后快速到达抢救室,立即予心超检查,结合心电表现,综合考虑急性肺动脉栓塞、猝死。


急性肺栓塞(PTE)是由来自静脉系统(以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最为常见)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对于高危患者,病情变化快,预后差,临床病死率高,及时有效的治疗对预防严重并发症或死亡至关重要。

鉴于患者一月前脑出血史,存在溶栓禁忌,亦不适合足量抗凝,在与家属进一步沟通后,决定使用ECMO为患者保驾护航。


体外膜氧合(ECMO)主要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为原发病的治疗争取时间,号称挽救濒危患者的“终极武器”。相比肾上腺素和抗心律失常药,ECMO是更有效的维持器官灌注的方法,并可根据心脏和/或肺损伤的程度动态调整优化,从而更具呼吸循环支持优势。



时间就是生命!ECMO小组快速到位,ICU副主任张素燕主任医师、徐俊贤副主任医师负责穿刺置管,陆玉梅护士长、钱畅主治医师负责预充套包,8:25成功转机,患者心电终于趋于稳定,血压也较前回升。


整个抢救过程中,共使用多达10支肾上腺素,碳酸氢钠1000ml。ECMO上机患者生命体征稍平稳后,立即转运至CT室行肺动脉CTA,结果果然是肺栓塞,影像学显示“两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多发栓塞”。


再战:DSA取栓打通“任督二脉”


收住ICU后,立即启动亚低温治疗联合镇痛镇静以实施脑保护,并由ICU、介入科、影像科、心内科等多学科专家组织联合会诊(MDT)。经过缜密分析研究,专家一致认为目前ECMO保驾下行肺动脉介入取栓指征明确,遂由介入科副主任戴锋主任医师、王晓维副主任医师为患者行肺动脉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术。



在专家娴熟的操作下,引发郁大妈病危的“元凶”被顺利“剿灭”,术后双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多发充盈缺损明显减少、远端肺循环明显改善、血压明显回升,升压药全部撤停,众人终于长舒一口气。


三战:及时封堵出血缺口


然而,第二天下午,郁大妈病情再起变化,其血压逐步降至警戒值,再度用上了升压药,多次复查HCT呈逐步下降趋势,且ECMO流量不稳,超声提示其肝下、两下腹均有液性暗区,诊断性腹穿抽出不凝血,CT提示肝右叶后方膈下存在活动性出血、腹盆腔大量积血。


肺栓塞本就需要持续有效的抗凝,但活动性出血迫使抗凝治疗必须中止——治疗的矛盾成为摆在抢救团队前最大的难题,而此时病人家属给予医护人员充分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再度赋予抢救团队极大的信心。为查明出血部位,减轻创伤,介入科副主任戴锋二次上台,但未明确发现造影剂外溢的可干预部位,综合病史、影像学检查等,判断肝脏出血可能性大,决定行腹腔镜探查。



肝胆外科朱任飞博士术中探查发现患者腹盆腔内大量积血及血凝块,肝周大量血凝块,肝右上叶靠近膈肌可见约鸡蛋大小血肿,膈肌上存在破损,伴活动性出血,遂进行腹腔镜下肝破裂修补+膈肌破裂修补术,术中腹腔内共清出血及血凝块约2500ml。


四战:快速恢复自理能力


术后,患者生命体征逐步平稳,重启抗凝治疗,随访心超心功能尚可、右心负荷尚正常,一周后ECMO顺利撤机,患者终于奇迹般苏醒,并顺利拔除气管插管,转入康复医学科进一步康复治疗。


康复医学科盛卫东主任带领医疗团队为郁大妈进行了详细检查和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差,仍存在肺部感染、发热等症状,右侧肢体完全性瘫痪伴吞咽功能障碍,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水肿,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差。



针对患者情况,康复科医疗团队在积极抗感染、营养支持的基础上给予心肺功能康复训练、偏瘫肢体综合训练、普通针刺、吞咽功能障碍训练、中频脉冲电、电动起立床等康复治疗措施,同时,对患者采取必要的心理干预治疗,积极防控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


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护理下,郁大妈进步明显,其心肺功能、吞咽功能及右侧肢体活动功能明显改善,成功拔除胃管、尿管、深静脉导管,基本实现了生活自理,于5月24日顺利出院。“看到一个个功能障碍的患者经过系统的康复锻炼从卧床不起到行动自如,最终顺利回归家庭和社会,这是对我们康复医疗从业者最大的慰藉和褒奖。”盛卫东感慨地说。


出院后,郁大妈回到了安徽老家,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科医疗团队继续跟进指导患者康复进程,患者来院复查恢复良好。8月25日,据郁大妈女儿反馈,经过一段时间科学用药和功能锻炼,其母亲如今精神矍铄,生活能够自理。


患者出院至今三个多月里,多学科团队继续跟进指导其康复进程。


通讯员 徐俊贤 王晨光 王海

现代快报+记者 严君臣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