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海霞 管峥 记者 顾潇)2月初,刚出生9天的一位男婴,因“发热半天”、外院诊断“新生儿肺炎”转至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治疗。2月28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医院获悉,这名小患者经治疗症状出现好转,不久将要出院。
接诊的吴新萍主任医师在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后,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这名男婴除“新生儿肺炎”外,“新生儿败血症”风险较大,随即着手进一步检查诊治。果然,宝宝抗感染治疗第二天体温未下降,且感染性指标持续升高,临床考虑“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明确,患儿无明显感染高危因素,但高度怀疑“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需尽快进行脑脊液检查,以明确是否并发“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在耐心与其家人沟通后,家属同意给宝宝进行腰椎穿刺。消毒、铺巾、定位、穿刺……谷传丽主治医师顺利为宝宝完成腰穿,随即送检腰穿滴取的脑脊液,一个小时后结果出来,确诊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吴新萍主任立刻调整方案,选用易通过血脑屏障且同时能治疗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的药物,次日宝宝体温明显下降。
据介绍,用药3天后,再次复查脑脊液,相关数据提示病情明显好转。医生介绍,临床上,彻底治愈“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须抗感染治疗3周,且复查脑脊液完全正常。如未彻底治愈,可能引起脑积水、脑瘫、癫痫、神经性耳聋等后遗症。(通讯员 供图)
延伸阅读
什么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新生儿期致病菌感染所引起的脑膜炎症,常继发于败血症,但有的患儿无败血症症状,仅有一过性菌血症,亦可作为一种局部感染而存在,是常见的危及新生儿生命的疾病。
病因有哪些?有哪些临床表现?
1.自身免疫功能不成熟。
2.新生儿血脑屏障通透性高。
3.其他感染如脐炎、脓疱疹、肺炎、中耳炎等继发血行播散。
4.先天性缺陷如脑脊膜膨出、神经管缺损等,致病原菌直接侵入脑膜。
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仅有反应欠佳、少哭、少动、拒乳或纳奶减少、呕吐、发热或体温不升、黄疸等非特异性表现,亦可出现烦躁、嗜睡、凝视、抽搐、前囟隆起等特殊表现。
如何治疗?预后如何?
普通新生儿肺炎疗程一般在7-10天,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程至少要达3周或以上。其病死率可达12%-30%,如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存活后可留有失听、失明、癫痫、脑积水、智力和(或)运动障碍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