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每周一星——宗明义



专刊题额:言恭达



每周一星——宗明义



宗明义,1973年出生,江苏兴化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

获奖及入展

2021年“中国书法•年展”全国楷书作品展(前40名中书协资格)

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中书协)(入展)

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中书协)(入展)

第九届全国楹联书法展(入展)

2023年中国临沂·中国书法临书大会(前60名)

2022年中国书法年展行草书展(共同参展)第五届中国书坛兰亭书法双年展之兰亭雅集42人(入展)

第六届中国书坛兰亭书法双年展之兰亭雅集42人(入展)

第五届魏碑圣地• 全国魏碑、隶书临创书法大赛(入展)

“品质泰州”全国书法精品展(获最高奖)

首届“砚德堂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银奖)

“荣宝斋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优秀作品(最高奖)

纪念关晓峰诞辰100周年全国书法斗方作品大赛(二等奖)

“浦江奇士杯”第二届海上兰亭全国书法展(海上兰亭奖)(前10名)

“灵渠水街客栈杯”首届全国生态文明主题书法作品邀请赛(特等奖)

江苏省第七届刻字艺术展(优秀作者)

首届“傅山奖”全国书法作品展(获最高奖)












名家点评


结字中的形与意

——宗明义的书法印象


2022年,我在逸庐书院第二期精英班上书法理论课,见到宗明义的书法作品。课歇间隙,让我帮他看看作品。这个精英班已在国展中出出入入,都是实力派青年书法家。他的作品在结字变化上的意识令我印象深刻。

只是凭直觉,如果一个作者有较强空间意识的自觉,在书写上,一定会是有所才情的。这种判断可能跟我自己的研究有关。我在做传统经典的观察中发现,空间呈现“形”对“意”的调动是非常关键的,足可见到一位书法家的艺术想象力。在当代书法作者群的观察中,同样印证了这方面的判断。现在的书法研究,尤其是书法批评,之所以日渐贫乏,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艺术想象力贫乏,另一个是思想资源的贫乏。明义能在结字空间上表现出他的艺术想象力,可见他的书法视野里,一定是比较开阔的。相对熟悉后,看到他不少作品,他的书写能见到用笔的功力,更见到对空间的敏感。

对于一般作者,将入展视为衡量一位作者的能力,所以会在技法上孜孜不倦地努力,但是我有一个观点,如果一位书法家的笔下体察不到一种个性的温度,尽管入再多的展那你终究不是书法家。明义在传统中通过艺术的感悟力,吐故纳新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想象力,积累成书写的力量。

艺术的想象力是由传统领悟力决定的。相对于青年书法家,明义在书法上的发力不算早,甚至可谓晚熟。这也许给了他更多时间在传统经典中体认。这种体认渐渐累积为一种感知力。书法职业化越来越明显的今天,对于技法的详细剖析做得更到位,更物化,更标准,但也由此丧失对书法想象力、领悟力的体认。职业化、技术化是一种创作要求,但也不能以钝化艺术感受力为代价。

明义热爱书法,他小的时候就开始临习了《九成宫》《圣教序》《张迁碑》《蜀素帖》这些跨度大,几乎没有体系联系的书写,却给了他直观的书法印象。然后从楷书打开切入口,又从魏碑获得楷书“平正”之后,再追“险绝”结构意趣,触发了他在结构上的深入。这是他最为重要的一步。魏碑开放性的结构,不是由笔势决定结构的走向,而是独立开放的笔画形成了“斜画紧结”的魏碑结构特征,魏碑中撇捺开张,倾角较大使得中宫紧缩的结构类型。更为重要的是对原本“斜画紧结”的外部空间的理解,转为字内空间的关注。所以他的楷书作品,开始着力经营字内空间的收与放,松与紧的各种对比,以获得不同俗常的“平正”空间,结束而毫无想象的“写字”式的书写。由此将楷书中的结字变化,迁移到了行书、草书的表达,同样获得了出色的表达效果。

明义在结字空间的突破,给他的书写带来的新途径。但是结字空间的关系不仅仅只是收放,松紧的对比。如果对比只是带给视觉新鲜的感受,没有调动“形”与“意”的对应关系,那显然还无法获得动人心弦的艺术境界。接下来,结字空间的“形”与“意”的体悟,将他带入更为内在的艺术表达路径中。形与意的书写表达关系,正在成为新时代的未来风潮。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董水荣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