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徐州,立足产业发展基础,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城市能级,不断解锁新力量与新能量,在新时代浪潮中蓬勃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即日起,现代快报推出“追新逐绿——解锁徐州高质量发展密码”全媒体报道,从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民生福祉、文旅融合等四个维度,全面展现徐州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取得的新突破、新成就、新面貌。
繁华千古,大风起兮。《尚书·禹贡》为证,徐州物产丰富、交通发达,是兵家必争之地。隋唐大运河开凿贯通后,徐州漕运繁忙,成为运河要埠,堪称四方都会,超6000年文明史,2600年建城史。
徐州,是江苏省唯一肩负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任务的地区。在多年探索之下,徐州工业产业稳步发展,传统产业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持续引领升级;因地制宜壮大新兴产业,加强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未来产业,推动从无到有,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徐州多元驱动向新而行。
涅槃新生,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再起新篇
曾经的徐州“一城煤灰半城土”,如今已成为“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苏北“江南”。
徐州是一座与煤炭资源紧密相连的城市,许多产业曾因煤而兴。依靠丰富的煤、铁资源,徐州很快锻造了一批以钢铁、水泥等为主的传统支柱产业。随着资源的枯竭,徐州面临产业转型,这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为了做好“减法”,徐州推动18家钢企整合为3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1家焦化厂整合为4家焦化企业;62家水泥企业压减至15家;222家化工企业压减至71家;24家燃煤电厂压减至15家。
徐州还是“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徐州工程机械集群进入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江苏省全力打造的6个国际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一个产业支撑一座城市,提升一方实力。经过多年的转型,徐州已发展成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支撑、新型工业化和枢纽型经济双轮驱动的绿色友好型城市。
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在徐州经开区的徐州徐工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机加工车间,5G成为随处可见的元素。在这里,5G智能网关助力智能化设备正有序运行,人工智能AGV小车正按照预设路线来回奔走运输,存货取货直接实现无人化,智慧化转型“唤醒”传统产业。
钢铁产业是徐州的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为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徐州金虹钢铁集团开发并交易I-REC国际绿证,为全国加快钢铁企业推动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提供了典型示范。近三年,徐钢集团提前进行设备更新,先后更换了近2000台电机和66台变压器,全面完成全流程环保超低排放改造。新上的淮海经济区最大2120立方米高炉、2条特钢生产线,推动企业环保迈上一个新高度。
据悉,近年来徐州集中力量打造“343”创新产业集群,将产业转型升级向纵深推进。2023年,徐州围绕“343”创新产业集群,组建10个产业联盟,集群规上工业产值达到5505亿元。根据1—7月份徐州市经济运行简况,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6.5%,制造业增长5.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7%。
拓展新机遇,新兴产业快速生长助力高质量发展
新兴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近年来,徐州坚持推陈与出新并举,新兴产业茁壮成长、蓬勃发展,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超过千亿元。
日前,2024徐州(深圳)集成电路与ICT产业投资推介会在深圳举行,全面推介徐州集成电路与ICT产业发展的蓬勃态势和未来愿景,搭建联络沟通的新平台,拓展合作共赢的新机遇。
深耕行业细分领域,推动优质资源整合。近年来,徐州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与ICT产业,以打造淮海“芯”高地为目标,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助力产业向更高层级迈进。作为电子技术多晶硅的材料供应商,鑫华半导体是目前国内首家实现电子级多晶硅量产且全尺寸覆盖的企业。眼下,企业还正围绕半导体、光伏、硅碳材料等泛半导体产业链进行新产品开发。
从2017年“数字经济”首次写入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到2020年“数字徐州”建设项目启动,再到2022年《徐州市数字政府建设规划(2022—2025年)》发布,徐州始终把数字政府发展摆在突出位置。
珠山数字经济产业园位于云龙湖畔,是徐州高质量发展的策源地之一。坐落于园区的徐州市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市场化方式,承担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任务,为徐州市数字化改革提供技术保障。徐州市大数据集团总经理赵军锋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基于基础测绘业务,目前集团向低空经济、新型测绘、空间地理信息业务转型,同时新布局信创设备、安全服务等业务板块。“我们开发了数字应用方便市民购药。通过小程序,市民不去药店也可以对比药品价格,找到最便宜的药店去购买,省去了来回奔波的烦恼。”
同样位于园区的江苏丰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探索5G通信技术与无人机技术创新融合路径,打造了包括无人机机巢制造、数据融合处理、多样化任务载荷配置及专业技能培训在内的全方位服务体系。截至2023年底,公司累计营业收入已突破亿元大关。2024年6月,公司建设了自主研发的全市首个无人机智能巡检机巢。该机巢可有效解决传统无人机机巢单一适配、仅能充电的痛点,实现了多种机型适配、全自动无人值守、自动换电、远程操控和全自主飞行作业。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位于鼓楼区云创科技产业园的盛凡知识产权办公室内,计算机专利部、机械专利部……工位划分清晰,一群年轻人忙得热火朝天。作为一家从事知识产权代理的公司,盛凡已成长为一家大型综合性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员工突破1000人,2023年营收突破5亿元,专利申报成功率约为50%,远超全国30%的平均值。
抢抓机遇、前瞻布局,让未来产业决定产业未来
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地下世界是什么样子?如何充分利用地下资源?徐州城西卧牛山脚下,有一个徐州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前沿研究和应用实践阵地——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
走进入口,廊道两侧布满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硐室”,科研人员正在一台台精密仪器前开展各项实验。目前,实验室一期四大综合科研平台和七个科研子平台正紧锣密鼓地开展基础实验研究与原位应用测试。
8月29日,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印发《关于推进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建设的通知》,公布首批江苏省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名单,徐州高新区深地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成功入选,这也是苏北唯一一家试点未来产业。
很长时间以来,单晶光纤的核心制备技术被国外把控,尤其是直径75微米以下的产品在国内一直是空白。在徐州铜山区,成立仅3年的江苏晶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解决了这一“卡脖子”技术难题。
今年年初,徐州制定《徐州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徐州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亮出未来产业发展“计划书”“行动表”。根据《指导意见》,徐州将加快培育氢能与新型储能、深地空间利用、第三代半导体、细胞和基因技术、通用人工智能5个成长型未来产业,谋划布局零碳负碳、前沿新材料、虚拟现实、生物育种等前沿性未来产业,到2025年,“5+X”未来产业体系初现雏形。
徐州将推进区域全方位对接合作、协调发展,更多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争取一批重大生产力布局项目,更好地承担起拓展江苏发展纵深的功能,推进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
通讯员 陆金玉 曹斌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常毅 邢志刚 张晓培 马壮壮/文 郑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