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盐城东台市西溪景区旁的发绣厂展厅里,数百件发绣作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一名端坐在轮椅上的 " 绣娘 " 正一针一线地钩织图案,引起了大家的好奇。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轮椅上的 " 绣娘 " 名叫沈东凤,是这家发绣厂的厂长、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残疾人自强模范。面对残疾和下岗,他和丈夫不等不靠,大胆地开了一家发绣店。经过几十年的拼搏,她的发绣产品参加全国各大展会数十次,获得各类奖项近 50 个,发绣厂先后帮带 30 多名残疾人就业解困。
" 常人做不到的,我也要努力做到 "
" 能用来绣制东台发绣的材料都是精心挑选的,正宗的东台发绣头发选用的是 16 到 30 周岁,且身体健康的女性头发,这一环节相当耗费心力,一幅精品发绣要经过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成。" 忙碌的间隙,沈东凤还手扶双拐,满面笑容地向客人介绍东台发绣的由来。
今年 64 岁的沈东凤出生于东台的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在她 5 岁那年随母亲去上海看望外婆,在火车上沈东凤发起了高烧,双腿无法站立,到上海几家医院治疗都没治好,落下了小儿麻痹症。生性好强的沈东凤哭过、闹过,但残疾已是不争的事实。
到了上学的年龄,要强的沈东凤坚持不要爸爸接送,她每天端着小板凳,一步一步挪进学校,从小学一直读完高中。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用画笔在原东台县工艺品总厂做了一名女工。1981 年,沈东凤和同厂的男同事组建了家庭。第二年,他们的儿子出生了。
命运似乎会捉弄人。1983 年 5 月,沈东凤被确诊为直肠癌,一家人吓懵了。医生告诉她,唯一的办法就是做切除手术。几个月后,她前后做了三次手术,终于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然而,有一次坐公交,她的拐杖一滑,人重重摔倒在车厢里,腿股骨当场跌断。由于她从小患小儿麻痹症,腿部骨头全是软的,难以治愈,医生只好在她的大腿里安了一块 16 厘米长的钢板,从这以后,轮椅便成了生活中永远的陪伴。
" 身残志不残,做个好学生。常人能做到的,我必须做到;常人做不到的,我也要努力做到。" 在工厂里工作的 20 年里,沈东凤先后做过 13 次手术。面对厄运,她选择了坚强,把小时候写的作文当成自己人生的座右铭。
下岗后创业,从 " 绣娘 " 变成厂长
1998 年初,工厂面临破产,沈东凤和丈夫同时下岗。常年求医问药,她家已是负债累累,再加上夫妻双双下岗,家庭经济的困难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想要找一份工作,对于身有残疾,行动不便,且已经是 40 岁的女人来说,难度可想而知。" 想到正面临高考的儿子,想到日后的生活,沈东凤愁得一连几夜睡不着。
" 那时候东台发绣名气越来越大,而且我有点绘画和针织的底子。" 沈东凤和丈夫连续几天进行市场调研,毅然决定自主创业,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发绣店。说干就干,没多长时间,她在东台镇大王庙西边租了一间 10 平方米的小屋,起名 " 东坡发绣店 ",之后就正式挂牌开张了。
万事开头难。每一幅发绣作品需要若干工序,而沈东凤曾经从事的只是绘画工序,丈夫是搞行政管理出身,不懂得发绣制作,开发绣店后他们必须承担起所有的工序。为此,沈东凤请教本地的发绣师傅,还向苏州的师傅学习绘画技术。" 发绣的面料需要拷边,我从小没有接触过缝纫机,操作缝纫机是我面临的一大难题。" 因为残疾的右脚无法用上劲,于是她通过另一条腿压在另一条腿来增加重量,才得以完成这道工序。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她终于制作了 10 幅小型发绣。
" 刚开始发绣十几天卖不到一幅,后来有客户上门预订发绣了。" 沈东凤日渐忙碌起来,每天都在赶制发绣。"1998 年 8 月,有名客商专程从苏州赶来东台,跑遍了东台的发绣市场,看了我制作的产品后大为赞赏,一下子预订了几万元的发绣。" 沈东凤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件事她一辈子也忘不了。
初尝战果,沈东凤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鼓起了她创业办厂的决心。于是,她和丈夫一合计,决定招收员工,扩大规模,创办发绣厂。租房、注册商标、招收员工 …… 就这样,沈东凤从一名 " 绣娘 ",转身变成了厂长,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
" 不能忘了以前的工友和残疾人 "
" 我们发展了,不能忘了以前在一起吃苦的工友和残疾人。" 在招收员工时,夫妻俩商定,从原来一起下岗的女工中聘请了 10 名技术工,市场最红火时员工达到 80 多人。虽然不需要亲自拈针刺绣,但是沈东凤和丈夫的工作更忙碌了,身兼厂长的她负责钩棚、指导发绣、验收产品,丈夫负责装裱配框。
1999 年,《皆大欢喜》等多件发绣作品代表东台参加北京农业博览会;2002 年参加中国西安(国际)文化博览会交易会;2007 年发绣作品《八骏图》参加江苏省首届发绣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08 年发绣《溪山渔隐图》荣获中国民间工艺精品博览会金奖。2012 年发绣《维摩演教图》荣获江苏省残疾人 " 创之美 " 金奖;2014 年,《板桥兰竹图》等 5 幅作品在江苏省残疾人书法美术工艺精品推介会上亮相 …… 多年来,沈东凤参加全国各大展会数十次,作品频频在各类比赛中获奖。
" 为抢占市场和开发新产品,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断设计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发绣佳作,产品远销美国、西欧市场,被越来越多的艺术鉴赏家收藏。" 东台镇相关负责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沈东凤先后被评为东台市的 " 残疾人创业标兵 "" 最佳创业女性 ",盐城市 " 十佳自强模范 " 和江苏省 " 残疾人自强模范 " 等荣誉称号,还被吸收为国家和省工艺美术学会、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先后带过残疾人徒弟 12 人,担任社区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帮助更多的残疾人;主动联系东台市残疾人联合会,到 15 公里外的残疾人培训基地,无偿为他们提供技术上的指导、材料上的帮助;每当厂里的职工需要帮助,总是带头献爱心 …… 虽然事业取得了成功,但沈东凤没有忘本,而是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
" 从 19 岁进入工艺美术行业至今,她已走过 45 个春秋。她不等不靠,肯干敢闯,以一日日的守候和进取,成就了自已的一片幸福天地。" 东台镇相关负责人说。不过,在沈东凤看来,她最幸福的事情,还是握起手中的画笔,在绣布上一笔一划地 " 绣 " 出自己的出彩人生。(通讯员 武桂成 现代快报 + 记者 姜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