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追新逐绿 解锁徐州高质量发展密码”系列报道 ②丨绿意盈城!徐州生态之变绘就斑斓新画卷

徐州,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城,她的美在满城青绿的山林之间,在波光粼粼的一泓碧水之间,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治愈系画面之间……无处不在的美,让人陶醉。



她,早已不再是往昔工业烟尘中的一抹灰,从资源枯竭,到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她正用“生态之笔”在彭城大地上绘就新的生机与活力,将“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城市名片涂上更鲜明动人的颜色。


青山披绿,生态“圈粉”


在徐州睢宁县与邳州市交界处,有一座岠山。今年70岁的护林员周云鹏,守着这座山已有28个年头。


从睢宁发出“向荒山进军”的号召起,周云鹏便是岠山林场第一位护林员。他眼见曾经杂草丛生、一眼便可望到头的荒山慢慢披上了绿装,感慨在石头缝里种出满眼青绿的不易。


约3500亩的岠山林场,主山有2800亩林区。28年的护林生涯,周云鹏的足迹遍布每一个角落。“苦一点没啥,把山守好,把林子护好,这是我们百姓的财富,我会守这座青山守到底。”坐在山石上休息的周云鹏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如今的徐州,处处是“绿野仙踪”——丰县大沙河两岸增荫添绿,约900亩地块披上绿装;沛县西北部多处土地塌陷区,通过土地复垦与营造林相结合,塌陷地变成了生态防护林;安国湖的采煤塌陷地上彩叶缤纷,新沂骆马湖的排泥场上林海涌绿……



徐州深入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截至2023年底,徐州林地面积为2834.63百公顷,林木覆盖率上升至31.58%,居全省第二位,实现了城市色调由“灰”到“绿”的转变。


俗话说,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


前不久,贾汪摄影爱好者在潘安湖发现“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筑巢。在一个用芦苇纤维缠绕在芦苇上编织而成的杯状巢穴里,三只幼鸟张着嘴巴嗷嗷待哺,鸟妈妈将从芦苇上捕捉到的虫子依次喂给幼鸟,画面温馨至极。



今年87岁的朱伯荣是南京人,来邳州工作生活50余年,看着自己居住的环境越来越好,周围的鸟儿越来越多,他为此专门出版了一本摄影集,收录自己拍摄的各种鸟类。


在2024年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中,白眼潜鸭、震旦鸦雀、田鹀等“稀客”纷纷“打卡”沛县,为沛县增添了独特的生态魅力。近年来,沛县致力于湖泊水域生态环境治理,围绕南四湖水环境质量改善,谋划13个河湖生态修复和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等多项举措,成功吸引多种濒危鸟类前来栖息,成为展示生物多样性的生动窗口。


越来越多的珍稀动物被徐州“圈粉”,成为徐州生态向好的有力证明。


碧水绕城,擘画水韵徐州


从城区上空俯瞰,徐州人的“母亲河”奎河如一条飘带穿城而过,串起满城风景。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奎河水很清,沿着河可以捞虾捉蟹。”打小住在奎河边的张师傅,每每回忆起小时候奎河带给自己的快乐,还会抑制不住地兴奋。后来,奎河“接纳”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越来越多,清水河渐渐地变成了“龙须沟”。


还河于城,还水于民,是徐州给百姓的承诺。


清淤、截污、植绿……作为惠及全市百姓的重大民生项目,市区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动工。2023年10月,整治工程正式完工,封存16年之久的奎河建国路段成功开盖,整条河道迎来从内到外的全新治理、提升,400岁的奎河,变身成了最美“城中河”。


“现在太漂亮了,河沿岸的小景观平台也建设得很好,每天晨练散步有了新去处。”张师傅点赞道。


治理一条河,润泽一座城。


治理工程从开工到竣工,历时3年,这仿佛是经历了一场生态大考,以奎河治理为题,徐州用行动兑现承诺。



近年来,徐州全面打响碧水保卫战、河湖保护战。黄河故道,昔日千年不驯频发水患的河,如今变身景观河,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玉带河,这条曾经的“脏乱差”河道,已变身为今日的“净清美”;解忧湖也是徐州水环境治理的典范,从采煤塌陷地到生态公园,其华丽转身见证了徐州在治水兴水上的不懈努力;大龙湖成为江苏省首个建成的淮河流域幸福河湖、江苏省级幸福河湖,展现了徐州在水生态环境建设上的卓越成就。


如今,市民不用再远行,在家门口就能与最好的水美风景相伴。


生态修复,美景随处可见


对于徐州百姓而言,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越来越成为生活的日常。


“天好美,像加了滤镜一样,太治愈了。”刚下班准备回家的刘慧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吸引,她停下脚步快速拿起手机,对着天空拍起了创意大片。


其实,徐州的天空,并非一直这么蓝。


2018年,徐州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对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四大行业进行系统整治和布局优化。从2018年至今,全市钢铁企业由18家整合为3家,焦化企业由11家调整至4家,水泥企业由62家压减至15家,燃煤电厂由24家优化至15家,加上排放标准不断提高的共同作用,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


当天空的雾霾被一点点拭去,城区的老烟囱被一根根拔起,蓝天白云已然成为徐州常客,成了老百姓的“不动产”。



走进徐州九里湖湿地公园,芦苇摇曳,水鸟翱翔。这里,曾经是一片因采煤而塌陷的荒地,如今变成了水波粼粼、绿意盎然的生态乐园。这是徐州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徐州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生态修复专项规划,探索“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形成了采石宕口修复的徐州方案,创出了生态修复治理的徐州标准。桃花源湿地、五山公园等一批“城市疮疤”变为生态亮点,《黄淮海平原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技术标准》《采石宕口生态修复技术标准》两项生态修复标准向世界发布。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治理采煤沉陷区30.9万亩、修复废弃矿山202处,“老工业城市”摘得联合国人居奖。


如今的徐州,已是一座绿意盈城、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她的生态之变,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也是一次华丽的转身。未来的徐州,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绘就“一城青山半城湖”的斑斓画卷,续写属于自己的绿色传奇。

通讯员 陆金玉 曹斌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常毅 邢志刚 张晓培 马壮壮/文 郑阳/摄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