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漫评:端稳中国饭碗 从节约粮食抓起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今年我国夏粮稳产丰收,早稻实现增产,秋粮产量预计会增加,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在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背景下,节约粮食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必须抓实抓细的硬举措。

以“光盘行动”遏制“舌尖上的浪费”。202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提出,要深化“光盘行动”。源头节粮,重在行动落地。“光盘行动”已从社会倡议逐步转化为制度约束下的行为自觉。在机关单位食堂、公务接待场所和公共餐饮空间,“吃多少、取多少”“剩菜打包”日益成为常态。这一转变的背后,是中央八项规定持续发力的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禁在公务活动中超标准接待、大吃大喝。各地机关率先垂范,推行小份菜、半份饭、动态配餐等精细化管理措施,有效压缩了餐厨垃圾产生量。

以节约型机关建设筑牢制度防线。节约型机关建设,是推动源头节粮的制度性支撑。党政机关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和公共政策的执行者,其用粮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近年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推进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将反食品浪费纳入机关运行成本控制体系,建立覆盖食材采购、储存、加工、消费、监督全流程的管理制度。一些地方探索“智慧食堂”模式,通过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实现按需供餐;有的单位实行“光盘打卡+积分奖励”机制,将节粮表现与评优评先挂钩;还有的单位建立内部曝光台,对浪费行为进行通报提醒。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机关运行效能,更以制度化方式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细落实,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节粮治理经验。

以作风建设铲除浪费滋生的土壤。反浪费绝非一时之策,而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期任务。当前,尽管“舌尖上的浪费”总体得到有效遏制,但个别地方仍存在公务接待隐形变异、会议活动变相超标等问题,暴露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尚未根除的现实风险。粮食浪费表面上看似是消费问题,深层次反映的是权力运行中的作风偏差。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把反食品浪费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责任。要加强对机关食堂运行、公务用餐报销、会议经费使用等关键环节的常态化检查,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严肃问责。唯有将节约理念嵌入权力运行全过程,才能真正铲除铺张浪费的思想根源和制度漏洞。

从一餐饭做起,以小见大,方能积微成著。光盘行动不仅是对每一粒粮食的珍视,更是对亿万农民辛勤劳作的尊重,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捍卫。节约型机关建设也不仅是减少支出的技术性安排,更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当党政机关真正成为节粮减损的先行者、示范者,就能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推动家庭、社区、企业共同参与,形成人人崇尚节约、事事注重节俭的社会风尚。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要抓增产,也要抓减损;既要守住耕地红线,也要拧紧消费端的“节粮阀”。以光盘行动为抓手,以节约型机关建设为引领,持续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坚决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方能在全社会筑牢粮食安全的底线防线。让节约成为习惯,让节俭蔚然成风,我们才能真正端稳中国饭碗,守护好每一粒来之不易的粮食。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