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青春华章丨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青春的奋斗篇章

近年来,一股清新的“青春之风”正吹拂着中国的广袤乡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告别城市的喧嚣,或学成归乡,或跨界创业,将个人的理想与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紧密相连。他们不再是乡村的“旁观者”或“过客”,而是以主人翁的姿态,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用智慧、汗水与创新,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青春奋斗之歌。

从“新农人”到“兴农人”,青年为乡村产业注入新活力。过去,务农在部分人眼中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劳作。而今天,青年们正重新定义“农民”的角色。他们被称为“新农人”或“农创客”,是乡村振兴中最具活力的因子。天长市汊涧镇张营村的禾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90后”硕士平东林正组织运用无人机植保、大数据分析、智能灌溉系统等现代科技抢收水稻,合作社从最初的5个人、几百亩土地,发展到如今拥有108名成员、社会化服务面积达3.6万亩的规模。他的故事,也是当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发光发热的生动缩影。更有一批人,将目光投向了“农业+旅游”“农业+文创”“农业+康养”等新业态。在浙江金华的墨林村采用“运营前置”的方式,青年干部代表郑浩精准把握年轻人消费特点,面向社会开放村集体业态主理人岗位,让青年主理人全程参与店铺规划与设计,既尊重了青年创造力,也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与责任感。他们开办特色民宿,设计农耕体验课程,打造乡村文创IP,让乡村从单纯的生产空间转变为多元的消费和生活空间,激活了乡村产业的“一池春水”。

从“输血”到“造血”,青年为乡村治理与文化传承凝聚新力量。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青年人才的回归,为乡村带来了更深层次的变化。一大批高校毕业生通过“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渠道扎根基层。他们既是现代治理理念的传播者,也是村民信赖的“贴心人”,为乡村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乡村是文化的宝库,但传统文化也面临着传承断层的危机,坝盘村第一书记李卓青投入大量精力抢救保护少数民族非遗和打造乡村文化IP。她组织抢救保护坝盘村的古八音坐唱,协调购置全套新乐器和音响,帮助寻找传承人。在李卓青的邀请下,全国优秀民进青年歌唱家、一级演员和一级演奏家们来到坝盘村,举办了一场高品质的文艺轻骑兵下乡的公益演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他们让古老的乡村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留住了乡愁,也凝聚了人心。

从“单向奉献”到“双向奔赴”,见证青年与乡村的共同成长。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并非单向的奉献,更是一场彼此成就的“双向奔赴”。对国家而言,青年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关键人才支撑。对乡村而言,青年的活力、视野与勇气,是打破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对青年自身而言,乡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为他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在武汉市黄陂区的凤凰寨村,党支部书记龚志军是一名退役军人。他回村后组织党员志愿者穿上红马甲,推行“党员代办连心卡”,将印有联系方式的卡片发放到每一户村民手中,村民感慨:“以前有事不知道找谁,现在只要看到红马甲,心里就踏实。”在这里,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的大地上进行检验和升华,通过实践更深刻地理解国情、体察民情,在服务奉献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他们的个人梦想,与国家民族的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希望在青年。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愿意“俯下身子”“扎下根子”,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乡间沃土,广袤的乡村必将呈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繁荣景象。让我们为这些在乡村振兴路上奋力奔跑的青年喝彩,并期待更多有志青年加入这场伟大的征程,共同绘制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画卷!(许黎明)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