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穿透薄雾,骆马湖波光粼粼,成千上万只白鹭从林间腾空而起,掠过湖面,与灰鹤、野鸭共舞,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在江苏新沂骆马湖每日上演着。
“看!那一大群都是!”指着远处翻飞的鹭鸟群,朱贤征的声音里满是欣慰。这位守护骆马湖南畔小岛20余年的“护鸟人”,每天天不亮就会登上小岛,“看着它们飞起来,心里比啥都踏实。10年前,想看到这么多鸟,想都不敢想啊!”
时间拉回2002年,朱贤征承包下骆马湖南畔这座无名小岛时,岛上植被稀疏、荒草丛生。一次偶然的机会,20多只白鹭落在岛上筑巢,这让他萌生了护鸟的念头。“鸟儿来做客,咱得给它们安个家。”此后数年,朱贤征在岛上栽柳树、种芦苇,特意保留一片浅水域供鸟类觅食,小岛渐渐成了鸟类栖息的乐园。到2010年前后,岛上鹭鸟数量突破3万只,“白鹭岛”的名号也随着往来渔民的口口相传,传遍了骆马湖周边。
然而,平静的日子在2014年被打破。彼时,近千条采砂船涌入骆马湖区,昼夜不停的机器轰鸣声打破了湖面的宁静。“采砂船一来,湖水立马变浑浊,湖底被挖得坑坑洼洼,连鱼都看不见。”朱贤征回忆,更让他揪心的是,围网养殖挤占了大片湿地,水面漂浮着垃圾,“鹭鸟找不到吃的,只能往渔民的鱼塘飞,可鱼塘边鞭炮天天响、防护网拉得密不透风。到2017年,岛上的鹭鸟就剩几千只了,看着心里真不是滋味。”
转机出现在2015年,新沂市重拳打击非法采砂,联合宿迁实施采砂船“放、改、拆”专项行动,2017年底实现湖区采砂船“清零”,2018年清退围网养殖,2019年推进退圩还湖,2021年实施十年禁捕……
“一系列生态修复‘组合拳’精准落地,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投入。”新沂市水务局河长工作科科长庄卫东介绍,近年来,当地累计投入资金约15亿元,重点实施退圩还湖、生态岛建设、岸线修复等工程,“5.3万亩圈圩被清理,4.5万亩自由水面恢复,我们还在湖区新建了6个人工生态岛,栽满柳、苇、蒲、菱等乡土植物,为水生生物和鸟类打造栖息地。”
生态好了,鸟儿自然归。2020年春天,朱贤征惊喜地发现,消失已久的白鹭群重新出现在岛上,更有白头鹤、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现身。如今的白鹭岛,不仅是鹭鸟的乐园,更是骆马湖生态变迁故事的缩影。
南畔小岛“护鸟人”朱贤征说,现在的骆马湖,水清岸绿、鱼跃鸟飞。曾经因采砂船轰鸣而满目疮痍的“伤痕湖”,如今成为百鸟齐鸣的“生态湖”;曾经的“白鹭岛”,不仅是鸟类的乐园,更成了骆马湖生态变迁的生动缩影。
记者 张明丽 伏恒江 许冬 陈雅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