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江苏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全省义务教育学校从今年春季新学期开始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像重视课堂一样重视课间,5分钟的“微改革”营造一个更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多点欢乐。
实施课间15分钟并非江苏省个例,广州、浙江、湖南等地的一些中小学也同样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延长课间时长。追根溯源,课间延长至15分钟是为了消除“课间静悄悄”的现象。一些学校出于安全考虑,让课间开启了“静音模式”,学生们只能接水、上洗手间;也有些学校存在拖堂与提前上课的情况,学生们步履匆匆地前往洗手间,在紧张的学习节奏里难以放松身心。有了课间15分钟的适度留白,既能使学生们在课间活动里防控近视,也能让校园生活节奏更加张弛有度。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课间和课堂、休息和学习,是同一问题的两面,劳逸结合不仅符合孩子的天性,而且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5分钟虽短,却也折射出教育正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许多学校在保证上下学时间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规划调整课时结构、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安排,使课间成为学生进行有益社交及适量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
作息表“上新”只是改变的开始,课间15分钟的关键在于如何落实,根本上则是教育理念的变化。不少学校将课间的保障工作提上日程:南京市逸仙小学将学生安全教育与老师课间护导相结合,做好相应安全保障,为课间15分钟保驾护航;西安交大附中兴庆校区规范教学环节和流程,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通过“高效课堂”来将课间还给孩子……进行安全隐患排查、调整教育教学秩序,一项项保障工作助力课间15分钟落到实处,教育理念的升级让孩子们能在课间尽情“撒欢”、快乐成长。
在课间“有得玩”的基础上,如何让课间更“玩得好”?许多学校都面临活动场地少的问题,这就需要学校主动“挖潜”,因地制宜复合利用阅览室、报告厅等场地来拓展互动空间;除了乒乓球、跳绳等体育活动和跳房子、翻花绳等趣味游戏,部分学校还支持各班级“定制式”方案,让课间活动更具“新鲜感”。无论是挖掘空间,还是创新活动,最终目的都是引导孩子们走出教室、拥抱阳光、快乐活动,享受充满活力的校园生活。
课间15分钟,营造出张弛有度的学习节奏,带来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助力一株株“幼苗”茁壮成长。曾经“安静的课间十分钟”,正重新响起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