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搬进“小别墅”,在旺屯过更旺的日子


10月中旬,记者走进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湖畔旺屯新型农村社区,目光便被路旁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吸引。一排排新中式徽派农房错落有致,在蓝天映衬下格外好看。不远处,芡实满塘,稻穗飘香。71岁的梁习珍在家门口躺椅上休憩,斑驳的树影映在他的脸上,分外祥和。

2018年9月,江苏正式启动苏北农房改善工作,老梁是金湖县农房改善的首批受益者。2019年3月3日搬家那天,梁习珍和老伴在老屋前合了张影。照片中,曾容纳一家三代10多口人蜗居的砖瓦房低矮破旧,墙面起皮脱落。而今,在入住5年多的“小别墅”前再次面对镜头,老两口乐开了花。他们所在的湖畔旺屯也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前来参观、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2019年3月3日,梁习珍(右)和老伴在搬家前在老屋门口合了影。(资料照片,李加友摄)

梁习珍(右)和老伴在新屋前合影,手中用了10多年的竹编菜篮子见证了老宅新屋的变迁。

没想到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

“我们在不足80平方米的老屋里住了30多年。最多的时候,全家10多口人挤在里面。最愁的是下雨天,家里就漏成了‘水帘洞’,得随时用盆接水。”梁习珍回忆说,光是翻修老屋的屋顶,他前后花了8000多元,几乎是田里一年的收入。

“没想到,到老了还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梁习珍乐呵呵地领着我们进屋参观。只见138平方米的二层小楼布局合理、简单温馨。搬新家时,老梁给家具家电全换了个遍,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设计了阳光房,“再也不用出门上厕所,洗澡也更方便了。”

2019年,湖畔旺屯新型农村社区一期正式建成。梁习珍是孙集村第一个签订搬迁协议的人。当时,村干部拿着文件挨家挨户动员,给他们讲政策、征求意愿,村民可以自由选择留村、留镇或是到县城。经过慎重考虑,老梁家选择留在村里。“我家掏了8万块钱,把砖瓦房换成了‘双拼’别墅,过渡期间政府还给了租房补贴,很贴心。”

记者在湖畔旺屯看到,集中居住区的农房保留了中国传统乡村的风貌,采取新中式的徽派建筑风格,设计有从55平方米到230平方米五种大小不等的房型。除孙集村外,社区还吸纳了张坝、花园等10个村总计556户村民入住。

湖畔旺屯社区的篮球场、电影院、游乐园、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

针对家庭困难的村民,村里还特别推出了相应的福利政策。2019年,“五保老人”张伏金如愿从低矮老砖瓦房搬出,“拎包入住”了55平方米的新房。房子面积虽然不大,但光线很好,还配齐了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电器。换房后,张伏金的生活彻底变了样子,还找到了老伴。

“农房改善不仅要好看,还要住得舒心,考虑到农民的生活习惯。”村里为每家农户配了“一分田”小菜园,这让老梁和老伴多了一份乐趣。老梁乐呵呵地说,“以前老屋条件差,孩子都不愿意回来,现在女儿回老家更勤了。”

让城里人实名羡慕的好村子

5年前,吕良镇文化站原站长李加友花了小半年时间,带领团队义务为村民与老屋拍摄合影,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留下了500多张图片。“当时的村子真是一天一个样!”

2019年1月,刘成芳(左)和老伴在老房子前合影。(资料照片,李加友摄)

搬进新家后,村民们惊喜地发现,村容村貌得到了彻底改变:泥土路变成了柏油马路和水泥路,路两旁整齐地种上了榉树和梧桐。村里不光对河道进行了清理,还在沿坡补栽了垂柳,建起了小公园。村里医务室、便民超市、农贸市场、电影院、篮球场、游乐园、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甚至还通了公交车。

“以前一到雨天,村里路上全是泥巴,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现在家门口柏油路都有3米多宽,而且村里安装了路灯,到处都亮堂堂的!”76岁的村民刘成芳快人快语。吃过晚饭,刘成芳最喜欢挽着老伴在健身步道上散散步。

居住在湖畔旺屯的刘成芳(右)和老伴看到5年前搬离老屋时的照片欣喜不已,回忆起搬家前的历历往事。

发生变化的还有周边环境。

村西侧的杉荷里景区,成了城里人喜爱的“打卡地”。依托其位于白马湖湿地公园西侧的水乡资源优势,湖畔旺屯开发出乡村休闲、生态农业观光、户外野营探险、水果采摘等旅游产品,打造乡村特色旅游品牌。2022年,孙集村(湖畔旺屯)入围“江苏乡村旅游重点村”,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多达3万多人次。

傍晚时分,在位于村中心广场上的“百姓大舞台”,常能看到徐灿华和老姐妹们扭秧歌的身影。60多岁的徐灿华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湖秧歌有着浓厚的兴趣,如今,闲下来的她常和村民们一起自编自导自演秧歌,既寄托了新生活的希望,也纾解了浓浓的乡愁。

有外地亲戚来,徐灿华喜欢领他们去村史馆转转。土锅、木犁、石磨等老物件还原了农房改善前村里的模样。“当时村里是又穷又破,感觉在人前都抬不起头。现在城里人到村里旅游,都羡慕我们呢!”徐灿华说这话时,腰杆挺得倍儿直。

夕阳余晖洒满湖畔旺屯,将一排排新中式徽派农房染上金色,如诗如画。

带老百姓找到致富的好路子

不仅要“安居”,更要“乐业”。在湖畔旺屯中心村党委副书记张从勇看来,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后,一方面要持续巩固治理成果,另一方面是要带着老百姓找到增收致富的好路子,让湖畔旺屯的日子更“旺”,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以农房改善为契机,湖畔旺屯中心村利用集约经营的土地,发展高效农业。村里先后引入了5家现代农业企业,建成300亩芡实种植基地、400亩种子培育基地,还在白马湖景区沿线培育了1000亩螃蟹养殖基地、1000亩稻虾示范基地,实现从单一种植业向“种植+养殖”一体化的转型,带动了当地农业的提档升级。

湖畔旺屯村的孙成英(中)在家门口一家体育器材企业打工。

在金绿源蔬果采摘基地,柚子树上硕果累累、果香扑鼻。73岁的村民吉启高正为客人打包称重。乔迁新居后,吉启高将10亩土地流转出去,自己在采摘基地里打零工。流转费加上工资,一年收入4万多元,足够老两口一年的开销。

2019年,村里引进了一家生产蹦床等体育器材的企业,孙成英就一直在这里打工。70岁的她原本守着田地过日子,一年忙到头赚1万多元。如今在家门口上班,每个月能赚三四千元。孙成英说,“这样的好事儿以前想都不敢想。”

在家门口打工的孙成英,对每月能赚三四千元很满足。

类似的周边工厂吸纳了600多位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超过4.2万元。张从勇介绍说,以前孙集村的村集体年收入不足50万元。农房改善后,土地连片、产业整合,去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00万元。接下来将依托电子商务产业园,推动农产品对接市场,让农民共享农村改革和发展成果。

湖畔旺屯的“迭代升级”只是新时代江苏乡村面貌蝶变的一个缩影。截至 2021年9月,苏北地区改善农房达 32.45万户。2022年以来,全省累计改善农房超过20万户,有力带动了就业和农民增收。2022年3月,江苏省又提出新目标:在2022年至2026年间,用5年时间改善全省50万户以上农村住房,力争在2026年底前基本完成1980年前建的且农户有意愿的农房改造改善,让更多的“旺屯人”过上更旺、更好的日子。

刘成芳(左)和老伴在新家阳台上合影。

总策划:双传学 顾雷鸣

策划:田梅

统筹:肖勇 涂珂 陈义宝

文字:周娴

摄影:余萍

摄像:王诗宇 曹凯琪 李杨 邱添 刘锦

剪辑:魏林娜 

AI生成:王诗宇

美编:朱丽

鸣谢:金湖县融媒体中心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