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深入工业园区、企业、历史文化街区、科学实验室等进行调研,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希望江苏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
殷殷嘱托直抵人心,切切期盼催人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徐州广大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倍增干劲。大家纷纷表示,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按照省委、市委工作部署要求,真抓实干、锐意进取,进一步增强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和决心,坚定不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行稳致远。
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
“谱写‘强富美高’新鼓楼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科技现代化是重中之重。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鼓楼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文表示,鼓楼区科技局将始终坚持“四个面向”,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提升创新能力、打造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生态,抓好创新型企业内培外引,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区域领先、特色鲜明的创新协同生态系统,全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标杆区。
睢宁县科技局高新科科长方明说,今年以来,他们支持大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利用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机制,争取上级资金政策对技术研发支持;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金融扶持等。制定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规划科技型企业成长路径,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全流程培育体系。围绕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等特色产业,大力引进产业发展急需急盼的稀缺人才,为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作为生态环境系统科技工作条线的工作人员,市生态环境局政策法规和科技处副处长陆晓旭深感责任重大,“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和指引,深化科研创新制度改革,着力建立以实效为导向的生态环境科研创新体制,更加合理、高效地配置科研资源,给创新型人才提供更大的舞台,厚植创新土壤,释放创新潜能;系统构建‘五个科学’的生态环境科研创新体系,全方位支撑提升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水平。”
“总书记强调‘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我们实验室要紧扣这个‘实’字,投身农业科研一线,以建立国家高水平区域性小麦研究中心为目标,为我市农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市农业科学院小麦室主任刘东涛表示,将紧盯国内生物技术育种前沿,持续推进种质创新、育种技术提升、优质超高产新品种培育,加强科企创新联合体和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快优新品种示范推广和成果转化,为种业振兴提供技术支撑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江苏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让我们倍感鼓舞,深感责任重大。”新凤鸣集团董事长、总裁庄耀中说,“我们将坚定信心、坚持主业,更好统筹生产与安全,更深谋划创新与发展,发挥好创新主体作用,集聚各类创新要素,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持续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的领军示范作用,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应有贡献。作为行业领跑者,新凤鸣将积极投身产业强市、强省、强国的切实行动中去,努力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打基础增动能。”
“作为一名在徐科技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倍感振奋。”江苏中科智芯集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大平表示,近年来,徐州的稳经济政策和对集成电路和ICT产业集群的培育孵化,进一步夯实了在徐企业科技创新信心。接下来,中科智芯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勇敢攀登科技高峰,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升产业化水平,为徐州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徐州市全球通精密钢管有限公司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不断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取得专利43项、发明专利9项,生产销售额不断增长。徐州市全球通精密钢管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兆松表示,未来,全球通将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为目标,以满足科技创新需求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抓项目、强主体、建平台,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内涵丰富、催人奋进。”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浩表示,下一步,将聚焦产业强市,坚守实体经济,树立大抓产业、重抓制造业鲜明导向,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扩量提速、“343”创新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标杆。聚焦科技创新,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攻关核心技术,持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全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聚焦区域中心,用足用好省“一市一策”,加快打造“三中心一枢纽一高地”,奋力建设名副其实的区域中心城市。
“近年来,我市以‘343’创新产业集群培育为突破口,全面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步伐。”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长缨说,徐州“343”创新产业集群未来将聚焦各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通过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优生态,进一步推进“343”创新产业集群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全力推动“343”创新产业集群规模增长、能级提升、韧性增强。
市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梁伟说,产业链招商是我市招商引资的重要方式,市商务局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招大引强”,围绕“343”产业,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和吸附作用,引进主导产业链条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和重点企业,既攻坚“大而强”又招引“小而美”,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集群,进一步激活高质量发展引擎。“下一步,我市将瞄准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区域,搭建好香港投资推介会、二十六洽会等市级重大招商活动平台,创新实施‘热力图+应用场景’招商新模式,市县联动贯通优质项目来源渠道,统筹重大招商项目资源要素保障,力争年内再签约落地一批优质内外资项目。”
沛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杨琦表示,将紧紧围绕徐州“343”创新产业集群发展思路,紧扣沛县产业实际,以打造“千亿级园区”为目标,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四上”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确保年底前华东光能电池片项目、协和新能源、新氢动力、柔性传感器项目建成投产。坚持“五个更加注重”的工作理念,全面落实好更加注重产业集聚、更加注重强链补链、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更加注重绿色低碳、更加注重亩均产出的“五个更加注重”,推动一批重点招商项目落地生根。
“牢记总书记嘱托,我们要紧扣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招商。”长期奋战在招商一线的徐州空港经济开发区安监局局长吴波说,“一是明确招商方向,根据空港产业图谱、招商图谱,牵头制定‘全景图’‘线路图’,重点攻坚一批引领产业、促进转型、增强后劲的旗舰型‘大块头’项目;二是创新招商方式,重点巩固大湾区‘驻点招商’,深化产业协会招商,利用园区客商群体‘以商招商’,并加强与大院大所合作,强化与商会联系,开展‘顾问招商’;三是严把项目准入,树立‘亩产论英雄’导向,对园区企业进行差别化资源配置,对招引项目进行科学综合评价,从源头上提升招商质量和水平。”
沛县胡寨镇党委书记兼湖西农场党委书记孙道远说,胡寨镇、湖西农场将坚持镇场一体、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优势、扬长补短,合力打造康养文旅、生态农业、宠物交易、农产品加工四大特色产业板块,加快培育数字农业、种苗繁育、灌排设备制造三大优势产业,不断构筑结构更优、层次更高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工业经济质效双提升,奋力走在全县镇域高质量发展的前列。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我们基层一线关员深受鼓舞。我将继续真抓实干、奋发进取,结合徐州制造业产业特点和制造企业进出口业务需求,落实落细海关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措施,开展针对性扶持,帮助企业熟知熟用RCEP政策,为企业量身定制‘最优享惠组合’,充分发挥政策效能。”徐州海关关税科科长郑莹表示,自己将和同事们一起,立足岗位,更加有力地支持“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这对于当前中清的发展既是鼓舞也是激励。”中清光伏公司董事长任一东说,“我们将不断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加大研发力度,瞄准新能源产业精准延链补链强链,早日突破当前中清研究院已有的3.0技术,提高效率。积极扩大国内外市场,跻身N型Topcon赛道头部企业,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新能源发电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
探索新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苏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
市委宣传部文化艺术与产业处处长刘宇轩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敬畏之心,高规格筹备举办第二届汉文化论坛,全力做好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工作,坚决守好徐州传统文化的根脉。落实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任务,努力在大运河保护传承中探索新经验。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现实题材、革命题材、历史题材等重大题材作品规划创作。实施文化数字化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为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贡献更大力量。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徐州文化馆馆长杨孝军说,当前,徐州正精心打造贯穿城区南北的历史文化轴,通过历史文化街区的打造,让非遗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让赓续千年的徐州历史文化街区和徐州非遗进行深度融合,从而推动非遗传承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进一步丰富徐州城市文化、讲好徐州文脉故事,激活城市创新力,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徐州历史文化街区,让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市关工委办公室主任惠毅晴表示,在深入推进传承红色基因工程,深化青少年爱党爱国教育中,市关工委将运用徐州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区分不同年龄段青少年设计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教育载体,老少携手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用本地身边革命英雄、时代楷模事迹,教育引导青少年,大力弘扬王杰精神,弘扬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培育形成的伟大精神,让红色精神谱系绽放时代光芒,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探索新经验。
近年来,市妇联创新打造了“淮海女儿”红色宣传品牌,为群众传递党和政府的好声音,成为宣传乡风文明、家风文明的重要载体。市妇女联合会宣传部部长孟珊珊说,下一步,将持续宣传党的理论、惠民政策、法律法规、移风易俗、家庭教育等,尽最大可能满足群众所需。举办“淮海女儿”融媒体创意大赛,开展乡村振兴巾帼好声音讲演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持续做强巾帼志愿者团队,使之成为全市乡村文明的重要力量。
徐州团市委书记韩锋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处总是关心关爱青年成长,关注重视青年工作,这让青年工作者备受鼓舞、倍增干劲。徐州团市委将聚焦聚力市委中心工作,紧紧围绕青年现实需求,扎实推进“新生代”青年创新创业促进行动、“彭聚菁英”青年人才集聚行动、“城市合伙人”青春社区志愿行动等品牌项目,全力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努力营造“徐州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徐州更有为”的良好生态,用实际行动为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贡献青春力量。
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
实现新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连日来,全市应急管理系统深入学习、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年、基础建设强化推进年、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攻坚年“三个年”行动和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洪华表示,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将对照新要求、彰显新作为,进一步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眼睛瞪得大大”的敏锐性,以实际行动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作为我市‘343’创新产业集群的一员,面对国家应急救援的新要求、新形势、新使命,徐工消防将紧密贴合抢险救灾及应急演练实战需求,进一步加强科研投入力度,不断探索新技术、新产品与新领域,着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系列化、成套化、智能化的应急救援装备,为安全应急产业发展贡献徐工新力量。”徐工消防救援装备研究所所长高志刚说。
在市防汛物资储备仓库现场,防汛物资已全部就位。目前县(市、区)储备三袋(编织袋、麻袋、防汛专用袋)415万只、土工布35万平方米、块石5.2万吨,确保重大险情快速反应、有序应对。紧密结合汛期降雨防御实战,市水务局将动态更新易淹易涝点位,迅速纳入积水点系统治理,坚决“销存量、遏增量”,更好地保障出行安全、群众安宁、城市安澜。“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风险意识,在极端天气来临前,做好易淹易涝点位的前置备勤,人员24小时值班,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响’。”市水务局供排水管理中心主任王成新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处处长乔洁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突出共建共享,注重社区治理服务基础,注重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注重深化基层群众自治,以更优机制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我们将立足徐州实际,大力推进‘民意诉求快办’和‘精网微格’工程,以县镇两级为重点,整合资源建好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阵地,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加快推进全省首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条例》出台,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水平,健全多元解纷方式衔接机制,努力把群众诉求和纠纷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为推动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市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处副处长王麟说。
铜山区大彭镇党委政法委员胡正国表示,下一步,将着力抓好新的重点任务,融合综治、法治、德治、自治、信访为一体的“四加一”机制,加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运行,以五社联动为“抓手”,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企业、社会组织与公众等为载体的多元素体系,探索建立“一窗口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化解机制,规范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打造网格化平台,提升网格服务效能,探索网格化社会治理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工作的关心,令鼓楼区牌楼街道鼓楼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骆婷备受鼓舞。她表示,一定会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党建领航,依托“智慧鼓楼”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办事效率,深入推进鼓楼花园社区“精细化”治理、“数字化”提升和“品牌化”发展,做好服务群众的贴心人,着力解决好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以更大的热情把社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云龙区汉风街道昆仑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袁龙旭表示,将以“小切口”做大文章,创新实施发展微创投、空间微营造、小区微治理、民生微实事、安全微整治、改革微创新“六微”工程,在社区服务场景营造、小区改造治理、志愿队伍培育等方面,推动解决一批基层治理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依托“互联网+社区”,加大社区治理服务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优势,让治理更聪明、服务更便捷、居民更受益,实现从“治”到“智”的转变,探索基层治理“更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