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力量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推进,一大批有志向、能吃苦、肯奋斗的外国建设者投身其中。他们以过硬的专业技能、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为相关项目建设添砖加瓦,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力量。

  “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巴中友好事业”

  “大家看,孩子们在这里通过视频不仅可以学到新的知识,还能接受优秀教师的远程指导,学习效果更好了!”在一间多媒体教室里,莫亚兹·阿万正举着自拍杆进行直播。“这太酷了!”“我上学时要是有这么棒的教室该多好!”……屏幕下方,巴基斯坦观众纷纷留言,为这间由中国企业建设的多媒体教室点赞。

  阿万是中国三峡集团承建的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企业社会责任部经理。小时候,阿万曾和父亲一起在中国生活过几年。“从那时起我就深深爱上了中国。”高中毕业后,阿万毫不犹豫地选择到中国留学,就读于河海大学水利工程专业。长年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让阿万成为不折不扣的“中国通”,“光听说话,根本听不出他是个外国人。”阿万的中国同事如此评价。

  毕业后,阿万回到了巴基斯坦。很快,他收到了卡洛特水电站项目部的工作邀约,这让阿万感到惊喜:“中国三峡集团是知名企业,在这里工作对提升我的专业水平非常有帮助。更重要的是,这份工作让我能为家乡发展作更多贡献。”卡洛特水电站每年可满足巴基斯坦约500万人的用电需求,有效缓解巴电力短缺。

  阿万入职时,卡洛特水电站建设已近尾声。他所在的团队主要负责在水电站周边地区落实企业社会责任项目,通过修建小学、捐赠物资等方式改善当地民生,让人们更好地分享中巴合作的丰硕成果。

  凭借出色的语言能力,阿万很快就能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还经常结合年轻人的兴趣点,提出新想法、新创意,贡献了很多接地气的工作方案。以直播的形式介绍卡洛特水电站就是阿万的创意。“通过直播活动,当地民众更直观地了解了卡洛特水电站,感受巴中友谊。”阿万说,随着直播活动的深入,团队的工作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交平台粉丝量不断上涨。“感谢中国企业改善我们的生活!”“我也想加入中国企业工作!”……看到粉丝们的真诚留言,阿万的工作动力更足了。

  “随着一个个民生项目的推进,我越来越感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阿万表示,期待巴中合作惠及更多当地民众,“我也将继续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记录下两国友谊的美好瞬间,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巴中友好事业。”阿万说。

  “为阿中互利合作尽一份力”

  在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的海关,人们经常能看到一名身材高大、头发微卷的小伙子在跑前跑后,办理各项物资清关手续。他就是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伊拉克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项目部工程师穆罕默德·阿卜杜·阿里。

  阿里是埃及人,他有一个中文名字,叫高明。“这个名字是我在中国上学时老师给起的,老师说我个子高,人也聪明。”他说。

  阿里介绍,自己童年时就与中国结缘。“那时每到重大节日,埃及的电视台都会播放中国电影。我和小伙伴们每次都满心欢喜地围坐在电视机前,全神贯注地观看。虽然听不懂中文,但我还是被电影深深吸引。”上大学时,阿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文专业,“学习中文不仅帮助我看懂了中国电影,还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灿烂文化。”

  大学毕业后,阿里在埃及当过中文导游,后来又到中国学习生活,还在浙江义乌做过两年外贸生意。2011年回到埃及后,阿里偶然看到了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在伊拉克招聘雇员的启事,就投递了简历并被录取。在这家中国企业,阿里一干就是10多年。

  凭借语言优势和丰富的工作经验,阿里很快成为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项目部采购和清关工作的骨干。在项目启动阶段,阿里一有空就去跑市场、做调研、看质量、比价格,充分了解市场行情。为了让到港物资尽早完成清关,阿里总是在第一时间准备好各种资料,并与伊拉克海关工作人员耐心沟通。他还常常给同事们当翻译,帮助他们与外方人员顺畅交流。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阿里多次被评为企业优秀员工。如今,他已成为项目部物流团队负责人。“我对项目的每一台设备都怀有深厚感情。这些设备要么是我采购的,要么是我清关的。”阿里说。

  这些年里,也有不少其他国家的公司想挖走阿里,但他还是选择继续留在中国企业工作。“中国企业的管理更加人性化,我和中方同事结下了深厚友谊。”阿里表示,他选择留下的更深层原因,是对中国的认同感,“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共建国家和地区携手发展,命运与共。中国真心诚意地帮助阿拉伯国家。我希望能够投身共建‘一带一路’,为阿中互利合作尽一份力。”

  “学以致用让我对工作充满信心”

  “机组振动,正常;机组摆度,正常……”在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监控室中,电气工程师吉夫特·卡潘达坐在机组监测屏幕前,一边认真观察实时数据,一边在值班表上做着记录。下凯富峡水电站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承建,于2015年开工建设,2021年部分投入运营。

  6年前,卡潘达成为中国水电培训学院的首批学生。学院依托下凯富峡水电站项目在当地开办,面向全赞比亚招生,旨在培养水电领域的急需人才。经过6个月的“理论+实践”培训,卡潘达顺利成为一名专业电工。此后,他又凭借优异的业务表现,获得了前往中国进修的机会。

  在河南开封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的一年间,卡潘达学习了机电自动化、电气工程制图等12门专业课,并在电气控制等领域进行实习,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全方位提升。“拿到结业证书的那一刻,我深深地感谢项目团队对我的培养,感受到了他们对我的期许。”回忆起当年的求学时光,卡潘达至今仍心潮澎湃。

  回到赞比亚后,卡潘达继续在下凯富峡水电站工作。他在工作中更加勤奋努力,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日益精进。如今,卡潘达已经能够协助完成发电机组手动开机、过速试验等操作,基本掌握了机组安装、辅机管路安装工序流程及具体工艺。“以前我是普通电工,只能做些接线或者修理类的小活儿。现在我是电气工程师,负责盘柜配线以及主变压器控制柜接线。学以致用让我对工作充满信心。”卡潘达说。

  下凯富峡水电站里,像卡潘达这样的优秀人才还有很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下凯富峡水电站于今年3月25日实现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卡潘达参与了4号、5号机组电气设备安装和发电前调试工作。在发电仪式现场,当地民众载歌载舞。卡潘达给母亲拨通了视频电话,分享现场的喜悦。母亲对他说:“孩子,全家人为你感到骄傲,你和你的团队为大家带来了幸福和快乐。”母亲的话,让卡潘达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望着拔地而起的百米大坝,看着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的一个个机组,卡潘达由衷感叹:“是中国帮助我开阔了眼界、提升了技能,我将努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为赞中友好添砖加瓦。”

  “用行动推动匈塞铁路全线如期建成”

  伴着微风晨露,米兰娜·安捷莉每天都会早早来到项目现场开始工作。安捷莉是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联营体项目部交通责任工程师,踏勘现场是她每天的例行工作。在铺满碎石的轨道路面,安捷莉每一步都走得很认真:“我必须仔细观察、查找隐患,保证施工人员安全。有时也会感到疲惫,但我仍把每次踏勘当作一个自我锻炼的过程。”

  来到匈塞铁路项目工作前,安捷莉在诺维萨德市一家设计院负责道路交通工程设计。2021年11月,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诺维萨德至苏博蒂察边境段(诺苏段)开工建设,并面向社会招募大量专业人才。安捷莉看到通知后第一时间提交了申请,“我以前参与的都是一些地方性项目,匈塞铁路不仅是我们国家的第一条高速铁路,更是塞尔维亚连接邻国的关键节点和塞中合作的标志性项目。我相信,如果能参与建设,一定会大有收获。”

  2022年5月,安捷莉如愿正式入职,并很快适应了项目部的工作。“中国同事都是专业的铁路交通人才,工作效率非常高。我经常向他们请教,不仅很快补齐了专业短板,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和中国同事的交流中,安捷莉不断学习中文,“我一直在努力。”安捷莉笑着用中文说。

  梳理项目全线的交通导改问题是安捷莉承担的一项重要工作,涉及图纸设计、现场调查、与监理和产权单位沟通、流程审批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虽然辛苦,但安捷莉乐在其中,“很幸运参与这样的大项目,让我能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完善与发展。”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安捷莉多次被评为月度优秀员工。

  前不久,此前已建成通车的匈塞铁路贝尔格莱德至诺维萨德段(贝诺段)迎来运营一周年纪念日。一年来,贝诺段累计发送旅客293万人次,满足了沿线民众安全便捷的出行需求。安捷莉进入项目部工作也快满一年了,她对深度参与匈塞铁路建设非常自豪:“来这里工作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我们为建设美好的未来而努力,用行动推动匈塞铁路全线如期建成。”

  安捷莉的家乡在诺苏段的终点苏博蒂察。匈塞铁路完全建成后,安捷莉能更方便地往返于家乡和工作地之间。对于自己的未来,安捷莉有着清晰的规划:“通过在项目上的历练,我希望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铁路工程师,与中国朋友们继续合作,为塞尔维亚建设更多优质的高速铁路。”

  (文学军、李金平对本文亦有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08日 17 版)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