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
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这个设立于1983年的日子
因为与咱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直深受老百姓关注
1988年3月15日,在北京举办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服务咨询活动(新华社发)
今年距离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通过
也已整整30年
从不懂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
到全民“打假”、积极维权
尽管人们的维权意识提高了
但新问题也时常出现
比如——
体育消费领域的维权问题
有时也会成为热点
今天
小编就为大家送上一份
「体育消费避坑指南」
希望追求健康的你
能远离这些既伤钱包又可能伤身体的大坑
「深坑一号:预付卡」
其实预付卡不是体育消费独有的
但在健身房、体育培训、各类球馆道馆等场景下
极为常见
各位爱运动的朋友
多多少少都给卡里充过钱
这看似普通无害的操作
万一叠加
大额充值、商家倒闭、恶意跑路等Debuff(负面效果)
伤害会瞬间被拉满
——损失少则几千,多则数万
摘自《2022年中国新式健身房行业研究报告》
避坑指南:
莫贪小便宜
莫贪小便宜
莫贪小便宜
重要的话一定要说三遍
1000多块的三年会员
充10000送5000的特大优惠
……
如此优惠
听起来是极好极好的
但首先要思考一下
这么干
他还能干多久
好消息是
现在国家对预付卡加强管理
很多地方出台了政策
在江苏南通
如今就有44家健身机构
19家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
被纳入监管白名单
累计监管资金达到1500万元
相信未来大家的城市
都会有这样的白名单
「深坑二号:“假”资质」
无论是健身房还是各类运动
教练都是核心资源
但教练资质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
真的很难搞明白
一方面
各种所谓权威资格认证和证书五花八门
尤其在健身、瑜伽等领域
常常让消费者“不明觉厉”
但真实效果怎样
消费者却经常一头雾水
另一方面
少数商家弄虚作假
甚至虚构经历、证书
2019年足球圈爆出
基层青训、社会培训机构
有大量“假洋教练”
就曾成为一时热点
避坑指南:
选择圈内普遍口碑较好的
或者有体育部门、单项协会“背书”认可的机构
说实话
资质问题仅靠消费者自己去辨别
并不现实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
吹得过于天花乱坠的
多半名不副实
说得玄之又玄、高深莫测的
大多不太靠谱
近年来体育部门对教练资质越抓越严
证书的规范化是大势所趋
也将会方便消费者核验
「深坑三号:无限续课」
私教好处多多
一名够专业的私教
在提高水平、提升效率
增加安全系数等方面
能够发挥巨大作用
但业内“野蛮生长”留下的不良习气
让私教渐渐成了机构“吸金兽”
——只关心续课买课续课买课……
消费者明明卡里还有钱
却在私教各种花式游说或“诚意”面前
又接二连三充值
成为另一类“预付卡”陷阱
近年来出现过不少类似案例
还有少数私教为了“销课”
会违反科学规律、无视个人情况
给消费者“上量”
一旦因此受伤
可谓得不偿失
此外
这两年开始流行的线上课
虽然花钱不多
但对很多健身小白来说
盲目追课也很容易造成受伤
避坑指南:
多留意账户余额、适度消费
多注意自身状况、适量运动
无论是对买课的“诚恳”劝说
还是对盲目“加量”、超出自身能力的锻炼方法
都要理性说“不”
「深坑四号:劣质器材装备」
近年来很多朋友添置了
不少家用小型器材
(这不是广告!↑)
但现在各类器材良莠不齐
打开各大电商评论区
各类吐槽也比比皆是
质量不过关的器材装备
轻则影响使用
重则造成受伤等意外
可千万要不得
避坑指南:
要相信一分价钱一分货
尽量买品牌装备
某个“牌子”未必一定适合你
但“杂牌军”甚至“三无产品”
肯定不适合多数人……
「深坑五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运动从来不是一时兴起的事儿
要想得到体育带来的那些快乐和健康
首先一点是持之以恒
事实上
很多人在体育消费中
最大的敌人
其实是懒惰的自己
——办卡后只去了头两个礼拜……
觉得办卡好亏
——买了顶级运动装备回来吃灰……
觉得自己好亏
——多少跑步机成了衣架
——多少跑鞋球拍成了摆设
……
避坑指南:
动起来!
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是
——“提振消费信心”
其实近年来体育消费
一直在提高
以江苏为例
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
从2017年的1628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2233亿元
人均体育消费支出
从2017年的2028元提高到2021年的2626元
如今春暖花开
正是恢复健身的好时节
各位何不收拾出尘封许久的装备
一起动起来
为了健康和快乐
加入体育消费大军中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