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四化”同步加“宿”度|宿迁“放活”职称评审 乡土人才耕耘“希望的田野”

(速新闻记者 周妮 陈少帅 见习记者 臧子青)近日,在宿迁市宿城区金康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内,草莓种植大户周玉等十名农机技术能手通过前期培训并经专家评审,成功领取中级职业技能证书。捧着这一荣誉,和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周玉不胜喜悦地说:“以前只听说教师、医生有技术职称,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没想到自己也能成为一名乡村振兴技艺师,这让我对脚下的土地情感更深了,也坚定了继续投身农业的信心。”

农民获评职称,在如今的宿迁已不是个例。为培养一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推动乡村振兴,今年以来,宿迁率先全省实施乡土人才培育评价改革,创新推进为农民评职称,出台《关于推动乡土人才联村强农的实施方案》纲领性文件,并配套出台《宿迁市乡土人才培养评价三年(2022—2024年)行动实施方案》,构建起具有宿迁特色的“1+X”乡土人才培养评价制度体系,帮助各行各业的乡土人才取得各级职称。

农民评职称评什么?说到评职称,大家很容易联想到学历、专业、论文等术语,很难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联系在一起。而具有创新精神的宿迁,正打破这样的常规,立足农业生产实际,为乡土人才“量身定制”一套评审方案:开创“培训+评价”的培评一体模式,举办乡土人才培养评价高研班,以工作实绩、技艺水平和示范带动作用代替学历、论文、奖项。



近日,在宿城区金康源生态农业合作社,乡村振兴技艺师罗凯在车间内忙碌。

今年40岁的罗凯投身农业领域十多年,2017年在家乡宿迁市宿城区龙河镇流转土地1000亩开办了绿冠项目,主营丹参、太子参、薄荷、黄芩、菊花等中药材的种植及销售,有力带动了数百名本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近20万元的稳定增收。

2021年,经过对罗凯的农业技术水平以及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动作用的综合考量,宿迁市乡土人才评委会认定他为“乡村振兴技艺师”中级职称。

12月18日,谈起这个新身份,罗凯的脸上满是自豪。“评上职称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底气’更足了!”罗凯说,获评职称不仅给予了农人认可与尊重,还让他们在业务合作中更自信,对发展前景更满怀希望。



近日,在宿城区龙河镇瓜蒌种植基地内,乡村振兴技艺师罗凯忙着采摘瓜蒌。

今年以来,罗凯的企业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多家院校、科研机构成功建立合作共建关系,成熟掌握多类中药材种植技术,有力提升企业中药材研发种植、成果转化技术实力。除此之外,在市级、区级举办的乡村振兴师研究班培训中,他得以与农业领域专家深入交流、学习,从而增强品牌意识,新注册了“苏小主”“裕龙绿冠”等多个品牌,逐步成长为本地市场的龙头企业。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记者从宿迁市人社局了解到,对于获评职称的乡土人才,宿迁提供诸多“真金白银”的支持。取得职称的农民不仅可获得职业培训补贴,还有机会纳入到“宿迁市千名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在专业化成才之路上走得更远。



近日,在宿城区金康源生态农业合作社,乡村振兴技艺师马腾在大棚里忙碌。

对于“评上职称有啥用?”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农人在实践中找到答案。宿城区金康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创办人马腾,多年来积极投入乡村振兴工作,自2020年获评“乡村振兴技艺师”中级职称后,每年免费开展培训10余场 ,田间指导100余次,参加培训活动的500多人基本上是来自农业生产一线的“土专家”。

仅在金康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拥有职称的“土专家”就有4人,为了增加周边农业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该合作社被授予“省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并获得了3万元的奖金。“华丽转身”后的合作社,成为当地乡土人才共同学习发展经验、促进专业技术提升的基层平台。



近日,在宿城区金康源生态农业合作社,乡村振兴技艺师马腾在大棚里忙碌。

“我们计划三年内开展40余场精品培训班,培训人次在2000人左右,组织养殖大户、技术能人、经营能手从各个方面进行深究和推广。”马腾说,不论是职称的获评还是工作室的成立,都为他们今后加强农业技术研究、带动群众致富树牢了信心。他们将以此为契机,以实际行动推动家乡快速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自身力量。

以能力代替学历,以贡献代替奖项,在这样的乡土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中,宿迁市围绕水产养殖、果蔬种植、畜禽养殖、粮食种植、农业经营等举办10余期乡土人才培养评价高研班,帮助1413名乡土人才取得各级职称,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875人、初级职称523人。预计“十四五”期间将培养乡土人才(高素质农民)6万人以上,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新动能”。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