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疫情下的同情心和同理心

最近,疫情防控措施有了很大的优化调整,很多城市相继调整了地铁公交等公共场所查验核酸的要求,不少地方对于新冠病毒感染者是居家还是集中隔离,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毫无疑问,这些措施都是积极的,有利于我们的生活逐渐回归正常,让经济逐步恢复活力。
与此同时。大家在网络上讨论的核心开始转向如何做好自身的防护,感染之后相关症状判断,以及如何准备相关药物。在这个时候,其实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分担当前医院和医护人员所面临的压力。
从11月30日开始,“北京各级医院不得拒绝无48小时核酸阴性结果的患者进入,根据医疗机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区域,对于无48小时核酸阴性结果的患者在分诊期间补测抗原,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诊;对于3岁以下婴幼儿可免于核酸查验,仅查验陪诊人员核酸”。过去这几天,各地也陆续解除了患者进入医院的核酸要求。
以上措施,无疑是为了方便大家及时获得诊疗服务,避免延误病情,但是,我们也需要尽量避免医护人员、医院空间受到污染等问题。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但也有着许多现实困难。医护人员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家人和生活。三年的时间,医护人员承受的压力要比一般人大得多,二十四小时待命,不定期闭环管理,直面感染风险就是医护人员生活的常态。此外,医院院内患者和患者之间还会发生接触,有很大的疫情防控压力。举个例子,刚刚经历过大手术的病人一旦感染新冠,怎么办?是不是非常危险?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说的是,想去某医院检查,但是进入院内仪器检查还是需要核酸检测结果。这看起来确实不近人情,甚至有与规则不符的嫌疑,但是,反过来看呢,对这些仪器有需求的不乏一些刚刚进行完心脏手术的病人,如果允许无差别进入院内检查,对这些病人公平吗?心脏手术之后,连喝水都要严格限制,剧烈咳嗽可以致命,一旦感染新冠,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解决相关问题,最大限度地保护群众的生命和健康,相关部门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要保证医疗体系的顺畅运行,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依赖于大家的积极配合。有很多我们力所能及小事儿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情心和同理心在这个时候,显得尤为珍贵。我们确实需要用实际行动,帮助把压在医护人员肩膀上的防控压力卸下来,而这样做的最终受益者,将会是我们每一个人。以下就是我们日常能够做到但却又至关重要的几件“小事”
1.科学佩戴口罩。事实证明,戴口罩这个做法是最简单,最容易执行,但是又能高效阻断病毒传播的方式。这两年戴口罩的好处相信大家都有感受,流感确实少了,花粉过敏确实少了,戴口罩是一个特别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手段,尤其是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可以极大降低感染风险。
2.积极接种疫苗。事实证明,疫苗对于减少重症率用处很大,这是经过大量统计数据证明的结论。特别是老年朋友需要积极接种疫苗。
3.分级进行诊疗。不用都跑到三甲医院,扎堆到大医院,不见得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救治,同时还增大了人群聚集带来的感染风险。在社区医院初步筛查诊断,然后再根据情况分诊到相应的医院,可以极大减轻各个医院的压力,避免医疗挤兑。
对待病毒和感染要冷静理性,我们当然希望都能避免感染,疫苗,口罩,注意清洁,这些都是有效的个人健康管理的方法,每个人对自己负责,也尽力保护了他人。如果真的遭遇感染,需要做的是积极对症治疗,不必过于担心和恐慌。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对待守护我们的医护人员也要一些温暖的同理心,多一分理解,有了充盈温暖的内心,传递守望相助的力量,我们就一定能最终战胜一切困难。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