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13日报道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11月10日文章发表德国巴斯夫集团首席执行官薄睦乐、西门子公司总裁博乐仁等八位德国知名企业的高管联合撰写的文章,题为《“退出中国将令我们失去机会”》。文章表示,退出中国将导致德国企业丧失机会,继续利用中国的活力来促进欧洲发展并增强欧洲实力是符合德国根本利益的。文章呼吁通过对话和相互尊重来克服分歧,无论这些分歧有多大。全文摘编如下:
11月2日拍摄的德国西门子公司在进博会展台展出的大型医疗设备(方喆 摄)
围绕朔尔茨总理访华之旅的公共讨论的激烈程度表明,塑造德中关系对德国有多么重要。
今年是德中建交50周年。在此期间,两国合作日益密切,互利互惠。中国经济增长迅猛,让约8亿人摆脱了贫困,如今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德国通过自己的技术优势、出口和投资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主要的是,德国也因此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实现了强劲增长并成为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过去50年里,中国成为所有市场中最具活力的那一个,同时也成了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因此,我们在中国的经营活动对德国的经济实力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今天,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让我们有机会更快地扩大规模,从而在其他市场也取得更大成功。我们可以借此保障德国国内许多人的工作和生计。
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两国关系几年来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德国今天有理由根据竞争、合作和制度性对手这三个维度区别定义对华关系。让这三者形成一种前瞻性的平衡是一个艰巨但必要的任务。然而,我们发现,当下的公开讨论几乎只强调制度性对手——无论是在言语中还是具体措施上。
竞争是我们企业的日常。因此我们清楚,在竞争中必须发挥自身优势。我们的实力越强,就越能有力捍卫我们的对华立场。
因此,工作要从家里做起。我们应该对自身的依赖性有一个全方位的认知,从而找出那些最需要减少依赖的领域。在此过程中,我们会走向新的合作伙伴,但也会走向现有的合作伙伴——例如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的伙伴。我们还必须大幅提升德国和欧洲的竞争力,加强欧盟内部市场的吸引力。
增强德国与欧洲实力的同时,必须与中国保持以利益为基础的交往。既要坚持欧洲的价值观,也要认识到我们必须与中国保持对话与合作——不仅在经济和技术研发方面,也在文化、科学和青年交流等其他领域。
我们的目标必须是负责任的共存,既要自信地维护我们的价值观,同时通过多样化和具有韧性的价值创造链来确保我们的经济基础。这样的德国与欧洲才有能力利用对华合作的机会并让双方的竞争框架条件互相适应。
虽然中国面临各种挑战,也对我们构成了挑战,但我们坚信中国会保持基本的增长动力。
退出中国将导致我们丧失这些机会。因此,继续利用中国的活力来促进欧洲发展并增强欧洲实力是符合德国根本利益的。
50年的外交关系同时展现了德中合作的潜力与挑战,也印证了一点:合作比对抗更能实现目标。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这既符合我们的利益,也有助于共同解决全球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对话和相互尊重来克服分歧——无论它们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