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田文林:西方殖民主义并未“人散曲终”

近日,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副代表李松大使在发言中指出,殖民主义是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历史原罪,是全球人权史上的至暗时刻,是人类文明史上难以愈合的伤疤。今年9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逝世,西方主流舆论在以缅怀为主基调的报道中,也出现部分反思甚至要求“清算”殖民主义的声音,谴责英帝国曾犯下的侵略、瓜分和殖民等罪行。英国《卫报》当时曾报道称,女王去世“在美国重新引发长期以来对英帝国在暴力殖民中致富的批评”。西方尤其是美国舆论的这一反应耐人寻味。

首先必须指出,英国殖民扩张的历史确实是不折不扣的暴力血腥史。英国是海外殖民地最多的欧洲列强。1815年至1865年间,英国每年平均扩张兼并25.9万平方公里土地。英国的殖民版图在一战后达到顶峰,当时,占据了世界上1/4的陆地面积和近1/4的人口。英国获得这些殖民地主要是依靠赤裸裸的军事扩张。历史学家斯图尔特·莱科克研究发现,在不同历史时期,英国曾侵略了地球上几乎90%的国家。1689年至1815年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农业革命的高潮时期,在这126年间,英国有73年在打仗。就此而言,英国殖民扩张的罪行确实应该得到清算,殖民扩张的做法应该被时代摒弃。

然而,美西方主流舆论批判英国殖民主义,并不意味着西方大国真的在对殖民主义进行反思,更不意味着其已经放弃殖民主义做法。从长时段看,西方列强主导世界的历史大体可分为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新帝国主义两个时期。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二战结束前,西方列强主要通过武力征服,直接统治殖民地,通过与殖民地进行强制性“自由贸易”实现资本积累。二战结束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殖民体系的统治成本越来越高,并最终土崩瓦解。但殖民体系瓦解并不意味着殖民主义阴魂已散,而是以新殖民主义的形式借尸还魂。新殖民主义不再直接进行军事占领和殖民统治,而是通过“分而治之”实现地缘政治利益最大化,而且殖民时期强制性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被“自由贸易”“市场开放”等看似平等交换的经济关系代替,来掩盖实质上的不平等交换关系,由此实现资本利益最大化。

美国是新殖民主义/新帝国主义的代表。自19世纪末美国在国际舞台崛起,其对外行为方式一度徘徊于新老帝国主义之间。以西奥多·罗斯福为代表的传统帝国主义,主张美国应像英法那样对外殖民扩张,以此解决“空间极限”问题。事实上,美国早期的对外政策与英帝国殖民主义政策如出一辙。据统计,1810年至1870年间,美国发动了71次领土兼并和军事干涉。而以威尔逊为代表的新帝国主义,主张通过制度化、法治化构建起无形的资本主义体系。威尔逊倡导“民族自决”原则,实际上是为了削弱英国。当时美国在海外殖民地有限,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国则拥有超过本土面积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殖民地。推崇“民族自决”,可以动摇、削弱英法殖民强国的地位和影响,从而使美国相对实力上升。总体来看,二战后的美国最终走上新殖民主义/新帝国主义道路。这是因为美国资本已经变成跨国资本,无需像英法那样通过殖民统治来实现资本积累。相反,美国的对外政策只有更好地服务于跨国资本利益,才能实现自身利益。由此不难理解,美国推动的所谓“自由国际秩序”就是服务于资本积累目标,“经济空间”取代“领土空间”,成为工业化时代西方强国追逐的核心目标,美国由此被称为“伪装成国家的资本”。

奉行新帝国主义的美国看似是“仁慈帝国”,实则使出的是“天鹅绒手套下的铁拳”,其残酷程度丝毫不亚于传统殖民主义。新帝国主义的首要目标就是打造资本扩张不受约束的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它们的主要打压对象就是那些限制或反对资本扩张的国家和政治力量。因此,美国主导的“新帝国主义化”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在世界各地制造战乱、政权更替及“颜色革命”的过程。尤其在当代,随着美国经济日趋金融化,其资本积累日渐脱离实体经济环节,因此更加热衷于通过经济和资本价格变动从中渔利。这使美国越发热衷于制造动荡和战乱,并将其视为有利可图的“好生意”,但对整个世界却是不折不扣的灾难。就此而言,美国舆论嘲笑英国殖民历史,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