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三十一日,满载中药材原料的中欧班列经哈萨克斯坦抵达西安国际港站。邹竞一摄(新华社发)
30年来,中哈关系阔步向前,实现了从睦邻友好到战略伙伴关系、再到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持续推进,树立了独一无二的双边关系定位,打造了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新型国家关系。双方始终在涉及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等核心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始终尊重彼此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始终乐见对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事业不断取得进步。两国是彼此信赖的朋友和相互倚重的伙伴,两国人民永远肩并肩站在一起。
——摘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13日在《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发表的署名文章《推动中哈关系在继往开来中实现更大发展》
一趟班列
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早上7时刚过,哈萨克斯坦青年阿金汉·别杰洛夫的手机又震了几声。
“我们的集装箱到阿拉山口口岸了吗?有没有过海关换装?”“从霍尔果斯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40英尺集装箱,现在价格怎么样?”……打开手机微信,阿金汉收到中国客户的咨询消息,提前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
作为哈铁快运股份公司中国西安分公司物流经理,阿金汉的工作主要是为中国客户提供过境哈萨克斯坦的中欧班列物流服务。尽管在阿斯塔纳工作,但阿金汉的生物钟几乎和中欧班列“同频”。
“中国的货物通过中欧班列,从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进入哈萨克斯坦,再运往欧洲多国。我负责的线路主要是经过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通往波兰、土耳其、伊朗等目的地。霍尔果斯和阿拉山口口岸的海关每天24小时工作,我们得盯着货物通关、换装的流程,和客户及时更新物流最新动态。”阿金汉介绍,“这几年,中欧班列经哈萨克斯坦线路的货运量一直在快速增长。今年以来,经哈萨克斯坦的里海线路货运量成倍增加。”
对于阿金汉来说,为中欧班列服务不仅是他的日常工作,更是他引以为傲的人生经历。2017年6月8日,正在哈萨克斯坦访问的习近平主席与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共同出席中哈亚欧跨境运输视频连线仪式。当时,担任中哈物流基地国际部经理的阿金汉,作为连线直播技术人员翻译,就在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现场。
“当两国元首共同推动操控杆,基地内的火车专列缓缓鸣笛启动时,整个基地沸腾了,工作人员欢呼雀跃!能见证那个历史性的时刻,我感到非常自豪!”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阿金汉依然激动难抑,“如今,哈萨克斯坦是中欧班列的重要节点国家。今年上半年,途经哈萨克斯坦的中欧班列数量已经创下新纪录,中国企业采购的货物装满了从欧洲回程的班列。我期待着早日到中国西安工作,为繁忙的中欧班列再加把力!”
一条管道
今年4月6日,在中哈边境2.2公里处,中哈原油管道阿拉山口计量站传出捷报。截至当天,中国第一条陆路进口的跨国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累计向中国输送原油1.56亿吨。
得知消息,哈萨克斯坦人玛丽娅激动万分。从中哈原油管道开工建设时起,她就参与并见证了这项工程从无到有的全过程。
2004年7月,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和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运输股份公司各自参股50%,共同成立了“中哈原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中哈原油管道的项目投资、工程建设、管道运营管理等业务。就在这一年,刚大学毕业的玛丽娅入职了这家新公司。
合资公司刚刚组建,文控系统负荷繁重,人员配备并不充足,需要处理的文件堆积如山。玛丽娅一时难以招架:“我当时急得眼泪都快下来了。”
正当玛丽娅手忙脚乱之时,文控翻译部经理刘守华主动上前帮忙。二人合作,文件很快处理完毕。此后,每当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玛丽娅都会向刘守华请教并记下解决办法。
几个月下来,玛丽娅已经成长为公司文控方面的业务骨干。此后多年间,她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和语言优势,深得中哈双方同事信任。
2018年,西北原油管道合资公司启动反输改造工程,急需一名经验丰富的文控专家。当时,中哈原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部门经理王赋欣,被派遣支援西北原油管道合资公司项目建设。作为项目管理组协调员,王赋欣第一时间想到玛丽娅。
此时,玛丽娅已在一家德国制药公司担任哈萨克分公司综合行政部经理。听说消息后,玛丽娅当即表示“回归大家庭”,要和过去的中方同事们再次并肩作战。
2019年,因参与拍摄的“一带一路”主题短视频获奖,玛丽娅受邀到北京参加颁奖典礼。在此期间,玛丽亚接受了多家中国媒体采访,讲述了 “一带一路”给哈萨克斯坦带来的变化。临回国前,她发了一条朋友圈:“希望以后还有机会来中国,我喜欢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
一波订单
2019年11月,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哈萨克斯坦东方农产品公司销售部负责人成吉兹·乌拉兹巴耶夫度过了充实的几天。
“我们公司和中国几个采购方,一共签下500万美元的订单。我们还和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签订销售合同。”回忆第二届进博会,成吉兹成就感满满:“自那年起,我们公司每年的葵花籽油销售额平均比参展前增长了1.5倍。”
东方农产品公司是东哈萨克斯坦州生产压榨葵花籽油的龙头企业。看到成吉兹和其他参展的哈萨克斯坦客商满载而归,陕西陕哈集团董事长何诚打心眼儿里高兴。作为前两届进博会哈萨克斯坦参展代表团的统筹协调者,何诚见证了哈萨克斯坦客商对中国市场认知的转变。
“首届进博会前,很多哈萨克斯坦客商不明白,为什么要不远万里跑到上海参展。结果展会时一圈瞧下来,他们全明白了。”何诚说,“首届进博会上,哈萨克斯坦客商充分感受到中国市场惊人的体量,初步了解了中国市场的标准和需求。”
第二届进博会举办时,哈萨克斯坦客商热情高涨、准备充足。
“盛况空前!”何诚说,“哈萨克斯坦副总理亲自带队参会。哈萨克斯坦在进博会的国家馆空间不够,又向中国申请扩大展位面积。为接待好参展的80余家哈方企业代表,进博会组织方安排了3家酒店才够用。参展时,哈萨克斯坦客商为推介自家产品更是各显神通。”
9月,是哈萨克斯坦收获的时节。在北部广袤的田野里,小麦、葵花籽、亚麻籽、油菜籽、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丰收在望。
在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何诚正密切关注哈萨克斯坦各类农作物价格。他在哈设立的公司,正在陆续核对采购订单,交付约定尾款。何诚在哈采购的农产品,将全部销往中国。
在东哈萨克斯坦州五一镇大田路,东方农产品公司也是一片繁忙景象。成吉兹正忙着在线上和多国葵花籽油采购商洽谈。采访快结束时,成吉兹向记者打听尚未举办的第五届进博会的相关消息:“希望还能有机会去上海参会!”
一部电视剧
2015年的一天,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
晚饭后,叶尔泰·努西普扎诺夫像往常一样,开始上网浏览。虽然从中国回到哈萨克斯坦已经3年,但他依然很关注中国。无意中,他看到了一部中文版电视连续剧。剧中,父亲万顺为了孩子的未来,冒着巨大风险,卖掉了他唯一的房子。接下来会如何?叶尔泰的心被紧紧揪住。他忍不住连看3集。
这部剧名为《温州一家人》。在叶尔泰看来,《温州一家人》完美呈现了“中国制造”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遭遇的种种逆境以及中国人的顽强拼搏。他决定译制该剧。当年秋季,哈语版《温州一家人》与哈观众见面。这是叶尔泰团队译制引进的第一部中国电视剧。
“一个想让更多哈萨克斯坦观众读懂中国故事的哈萨克斯坦人。”叶尔泰这样给自己定位。叶尔泰大学攻读新闻专业,曾做过记者、制片人。他曾到东北大学学习3年,2012年回哈工作。
叶尔泰坚信,影视剧可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在华经历让他深感哈萨克斯坦人对中国的了解太少。于是,他一头扎进中哈影视交流领域。如今,叶尔泰团队已经译制了十几部中国电影、十几部电视剧和十部纪录片。
近几年,中国影视剧越来越受哈萨克斯坦观众的欢迎。其中,2019年在中国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经叶尔泰团队引进后于2020年登陆阿斯塔纳电视台,创中国电视剧在哈播出以来的最高收视纪录。
“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哈两国加强了影视交流合作,比如,两国合拍电影《冼星海》、多部中国电视剧走进哈萨克斯坦。”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所所长朱新梅说,“在中国影视作品润物无声的作用下,中哈两国人民的心越走越近。”
目前,叶尔泰团队还在忙碌。今年的作品应该很快就会和观众见面。“我会继续将中国优秀影视剧带给哈萨克斯坦观众,让两国民众走得更近一些。”叶尔泰说。
本报记者 张 红 贾平凡 高 乔
(编辑 余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