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江苏省级主场活动举办地设在泰兴市黄桥镇祁巷村,当地农民通过花鼓、舞龙、踩高跷、荡花船等别具泰州、泰兴地区特色的民间文艺,开展丰富多彩的农产品嘉年华、欢庆丰收。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江苏省泰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决扛起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以高标准农田建设、科技种粮、安全保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等为抓手,全力提升粮食生产和保障水平,统筹抓好粮食安全工作,守好百姓“粮袋子”。
数据显示,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泰州市常年粮食播种面积在56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280万吨以上,兴化市、泰兴市、靖江市、姜堰区先后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其中兴化市多次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泰兴市、姜堰区、高港区、兴化市、靖江市位列县(市、涉农区)综合排名第一等次。全市列统粮油加工企业工业总产值长期居于全首前列,有效促进了粮食流通,有力保障了粮食安全。
种好“责任田”,打好“泰州粮”
暑往秋来,走进乡间地头,依然满目苍翠,长势喜人的水稻“腰杆”挺直,穗粒饱满,还有节节拔高的芝麻、成熟在即的大豆等,都在传递着丰收的希望。
秋收在望,夏粮早已颗粒归仓。今年泰州市夏粮再获丰收,小麦播种面积为254.34万亩,比上年增加0.4万亩;亩产397.11公斤,比上年增产3.24公斤。
粮食安全,国家重视、舆论关注、群众敏感。近年来,泰州市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落细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并将年度粮食生产目标分解到县到乡、落实到户到田,全面压实粮食生产属地责任。202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63.5万亩、粮食总产281万吨,粮食单产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泰州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做到应种尽种,坚持永久基本农田主要种粮食,确保水稻和小麦两大口粮作物种植面积只增不减。为推进耕地质量提升,泰州市通过综合落实改、培、保、建、控等措施,持续提高耕地内在质量和地力等级。泰州市还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满足大中型农机无障碍作业要求,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提升灌排水平,耕地地力、建设标准和水平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泰州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45万亩,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66%。“十四五”期间,泰州市将建设高标准农田100万亩以上,力争高标准农田比例达到80%。
去年,泰州市所辖各市(区)均获批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县、区)”称号,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今年,泰州市将以创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为契机,推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向高性能、大马力、复合式等方向发展。
种子被誉为粮食界的“芯片”。近年来,泰州市致力加强种业建设,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为契机,聚焦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育种创新、市场主体培育和产业化机制建立四大环节,布局建设了一批标志性种业工程,打响“泰”字牌系列优质稻麦品种。
作为“育、繁、推”一体化的国有种子企业,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将稻麦种子的科技研发放在首位,积极打造“泰稻”“泰麦”系列品牌,让农民用上更多好种子,收获更多丰收粮。截至目前,红旗种业优质品种推广已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200多个县区,良种出口贸易总量稳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十,每年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擦亮了泰州种子“金色名片”。
向改革要生产力,守牢保障线
一座9000多平方米的大棚,只需两个人管理,这是泰兴滨江镇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实现智慧管理的一个现实场景。2021年以来,泰兴在各农产品加工园区建立规模庞大的农业大数据库,打造全流程综合管控平台和综合展示中心,为一产科学种养、二产精深加工、三产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向改革要生产力,已成为泰州市各类现代农业园区的努力方向,目的就是要让农业生产不再“凭经验感觉”干活,实现农业全环节提升、全产业融合、全链条增值、全要素保障,促进农业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全面提升。
不断强化粮油应急保供,15个粮食应急供应企业今年4月在海陵区挂牌成立,其中粮食应急供应网点12个、粮食应急加工企业3个。这些供应点结合了海陵区常住人口分布规律、交通便捷程度及辐射面大小等实际情况,每个乡镇、街道至少1个,确保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应急预案启动后,政府储备粮油将即时配送到各点,满足市民需求,稳定市场、保障供应。
尽管受疫情、市场波动等诸多因素叠加影响,泰州市各地由于粮油保障到位、供应充足,始终让百姓心安。
为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促进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和水平,今年6月,泰州市印发《泰州市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紧扣粮食生产、储备、流通、供应等关键环节,坚持政企分开和市场化取向,明确22项主要改革任务,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动国有粮食企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全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泰州样板”,相关做法相继被国家、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简报予以转发。
仓廪实,天下安。近年来,泰州市持续加快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地方储备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粮食收储安全保障率。数据显示,全市现有社会总仓容401.54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总仓容172.76万吨,非国有收储企业仓容53.36万吨,粮油饲料加工企业仓容175.42万吨,有效满足了粮食收购、储存需求。2021年,全市列统粮油加工企业11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00.1亿元,同比增长23.5%;年销售收入527.3亿元,同比增长21.5%,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均列全省设区市前列。
泰州市注重抓好耕地保障、种子关键、食品安全、仓储流通四大支柱工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种子推广、全链条安全管理、双循环仓储物流,不仅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让农业效益得到多重提升。今后,泰州市更加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更大范围、更高标准守好“命根子”、充实“粮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