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乡村振兴·江苏百村调研|南京市六合区赵坝村:“一粒米”,长出产业振兴新希望

编者按: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今已近5年。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走进乡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尤具深刻意义与特殊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近5年来,在“鱼米之乡”江苏,乡村呈现出怎样的变迁?又有着怎样的期待?近日,新华日报社联合江苏省委研究室、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共同启动大型全媒体行动“乡村振兴•江苏百村调研”,用脚步丈量全省所有涉农县(市、区)的100个乡村,对话300位“新农人”、村干部与“原住民”,用记者、专家、行业主管部门等多重视角观察变化,用理性之思与实践之问激发全社会共同关注“三农”的合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即日起,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等报网端微同步推出系列全媒体报道,敬请关注。

关键词:#产业兴旺#

在高效农业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传统农业能给村庄带来什么?“一粒大米”又将散发出什么样的魅力?

南京市六合区龙袍街道赵坝村,几年前还是市级经济欠发达村、市级重点帮扶的70个贫困村之一。这5年来,该村立足稻米产业发展成功脱贫,铺展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画卷。

“新农人”:80后成为种田“老把式”

“现在的黄麦子是早衰,内里干瘪。这种绿色的才正常,捏一下能出来嫩绿的汁液……”5月13日下午,80后许庆蹲在田埂上,分别拧下一棵黄麦子和一棵绿麦子的头株,在掌心边搓边吹,端详着籽粒。

许庆是赵坝村人,原先在南京新港开发区工作,2017年回村种田,几乎是村里从事农业种植最年轻的人。夏收前,他每天都要骑着电动车到田里看看,整张脸晒得通红。

父亲逐渐年迈,又舍不得放下土地,许庆这样解释自己回家种田的原因。“父辈种田舍不得花钱,除了收和种,打药施肥都是人工。两位老人家种100亩地,是真辛苦。”

回村之后,并非一帆风顺。“确实遇到很多困难。比如,水稻育秧种子要泡24小时,我头一次育没经验,三四个小时后就拿出来,种子出芽率不高,加上供水不及时,露天秧盘温度过高,很多种子被‘烧’死了。”许庆说,之后他多向父亲请教,经常翻看说明书,还参加了农业培训班,一点一点学起来。如今他不仅事事上手,还买了插秧机、植保机等,土地承包面积已扩大至520亩,60亩用来进行稻虾、稻鸭共作,其余稻麦两季轮作种植。

5月的麦田逐渐泛黄,让人忍不住展望丰收景象。“现在每年收入能有二三十万元,比到厂里上班赚得还多。在农村,日子照样有奔头!”许庆说。

村干部:立足传统农业推进农文旅融合

赵坝村位于长江之滨、滁河入江口,是江滁湿地环抱的纯农业村,由原来的赵坝、林牧等5个村经过多轮区划调整合并而成。

“赵坝一直发展传统农业,村庄面积大,自然组分散,又地处龙袍街道最东部低洼地区,水利、道路、农田等基础设施较差,过去比较落后。”赵坝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华正峰说,最近5年村里最大的变化是,确定了产业振兴的发展路子。前几年,为奋力推动脱贫,南京市农业农村局连续选派三任“第一书记”驻村对口帮扶。“第一书记”结合区域环境,确立了发展稻米产业的规划定位。全村实施低洼片区改造工程,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为扭转农业生产被动落后局面创造了条件。

确定主导产业后,赵坝流转3000亩土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核心区650亩,由村集体统一经营。接着在沿江5公里应用“药肥双减”和休耕轮作理念,种植“南粳46”优质水稻品种。

种出好米怎么卖?华正峰介绍,村里注册“赵坝紫雁”本土商标,并通过了绿色农产品认证,大米直供大型企事业单位,最高可卖到每斤10元。为提升加工能力,村里添置了34台农业机械,除了保证村里需要,还能为周边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提高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

2018年,赵坝实现村集体和所有低收入人口脱贫;2020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02.19万元,实现集体经济良性可持续发展。

此外,村里还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如赵西组开展市级“美丽乡村”特色村创建,展现“静雅水居”特色;沿东组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将长江湿地、乡村民居、高标准农田等连为一体。

“下一步我们要推进农文旅融合,计划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华正峰介绍,目前计划引进一些小而精项目,为小学生量身定制提升农耕体验,为老年人提供垂钓设施,鼓励村民开设农家乐或民宿,逐步形成集生态种植、休闲农耕、稻麦体验、农家生活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格局。

“原住民”:从带领村子发展到见证村子蝶变 

在赵坝村,一半以上的人认识郁金宝。他今年60岁,1983年至1993年曾担任村书记、村长,2015年退休后仍然在村里生活。由于与村民相熟,又乐于助人,他在村里威望颇高。

闲暇时,郁金宝爱在自家小院前侍弄花草。“这5年,村里变化真的很大。”郁金宝指着四面说,道路由土路修成水泥路、一直通到村民家门口,河道经过清理变得清爽,过去堆满农药包装袋的露天垃圾场有了专人清理,还在每户门口放了两个垃圾桶推行垃圾分类。

乡村产业变迁,也在郁金宝眼中。“记得我做村书记时都是人工收稻麦,现在全部机械化。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建设高标准农田,还配套建有烘干房,解决储存难题,种田更有保障。”郁金宝说,如今老伴在苏州帮忙带孙子,自己在村里开办居家养老机构和关爱残疾人之家,“眼看着农村发展越来越好,希望农村养老也能得到进一步重视和支持,更好实现农村人的‘老有所养’。”

【专家点评】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副研究员金高峰: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赵坝村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典型代表,该村以稻米产业为主导,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向适度规模、生态有机、循环种养和农旅融合要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赵坝村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实践,有如下启示:一是以新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在加大新技术、新品种运用的基础上,更注重规模经济、提升农产品质量、关注食品安全。二是以新主体焕发传统产业生机。积极培育新农人,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品牌创建和精深加工等方面做足文章。三是以“农业+”拓展发展空间。打破产业界限,通过种养结合提高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通过农旅融合拓展农业的多功能价值。

江苏百村联合调研组(调研组成员包括新华日报社 记者 顾雷鸣 杭春燕 吴琼 王梦然 王建朋 颜颖,省委研究室 叶绍芳 储胜金,省农业农村厅 许善平 李明 朱斌)

视频团队:交汇点新闻(王昊晨 余勤雍 赵宇 邓宇轩 谭倩文 王子杰 唐澄)

(编辑 蒋文嘉)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