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宿迁:让“新时代鱼米之乡”之光照耀乡村振兴之路

宿迁网讯(记者 高云龙 见习记者 宋清 孙菲)“家门口就有钱赚,菜市场、超市、学校等配套应有尽有,每天饭后到公园散散步、跳跳广场舞,日子越过越滋润,很多城里人都羡慕!”7月12日,谈起如今的幸福生活,宿迁市泗阳县新袁镇新集社区居民尤娟喜笑颜开。作为市、县两级重点建设的现代新型小城市,新袁镇统筹推进六大类20项重点项目建设,以小城市建设“穿针引线”,勾勒出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近年来,宿迁市自觉把做好“三农”工作作为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检验,不断增强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立足地方实际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宿迁市沭阳县蝴蝶谷、泗洪现代渔业产业(霸王蟹)融合发展示范区等一批数字化、现代化农业项目,通过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引领、整合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宿迁市宿城区王官集镇唐圩新型农村社区、宿豫区新庄镇陈墩新型农村社区等,处处体现出舒适安逸的“农家农味”;宿迁市泗阳县新袁镇健康主题公园、宿城区龙河镇文体中心已成为小城市人气“集聚地”。这些项目既是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的直接展示,也是宿迁市重抓“三农”工作的生动缩影。

“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

作为宿迁市与京东集团在乡村振兴领域全面深化合作的最新成果,京东农业科技示范园创新构建“国有企业+行业龙头+头部电商”合作新模式,可年产绿色果蔬5000余吨、繁育种苗超500万株,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打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实现产业发展有示范、技术服务有支撑、产销对接无障碍。

农业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和命脉。只有产业兴旺了,农民才能有好的就业、高的收入,农村才有旺盛生机和澎湃活力。宿迁市切实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工业化思维、项目化方式发展现代农业,聚焦“三群四链”集聚提升,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创新以群链式发展提升产业能级,宿迁市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关键,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动河蟹、花木、食用菌三大产业集群和稻米、果蔬、肉禽、生猪四条产业链建设,农业主导产业群链年综合产值已突破750亿元,推动宿迁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群链式发展农业,农业重大项目招引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支撑性工作。就今年来说,全市积极开展“春季招商竞赛”行动,组织开展各类农业招商活动15场(次),新签约入库农业招商项目129个,年度计划投资11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7%、7.4%。

新项目不仅投资强度显著提升,产业质态也更加优化。截至6月20日,全市新开工农业项目平均单体计划投资1.1亿元,较去年增加2345万元;亩均投资强度37.9万元,是去年的1.7倍;新开工项目中超亿元34个,计划总投资、年度计划投资分别增长35.8%、25.5%。此外,聚焦补链延链强链,新开工农产品加工项目33个,其中就地带动农产品加工增值项目29个,占比87.9%;新开工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农村电商、农旅融合等现代服务业项目22个,京东农业科技示范园就是其中之一。

宿迁市还立足“三群四链”建设的主战场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定位,加快推动园区扩面提质,相继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家、省级示范园5家,获批省级农高区1个,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以上园区、县(区)全覆盖,全市各级园区辐射带动面积超过150万亩,吸引112家龙头企业、1497家家庭农场、1329家合作组织入园发展,有效促进主导产业集约集聚发展。

“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一排排青砖黛瓦、典雅整齐的楼房掩映在怡人的风景中,楼前楼后小桥流水、古朴恬静……走进陈墩新型农村社区,宛如置身画中。“新型社区保留了古井老树等老物件不说,还配套天然气、5G基站等现代设施,留住了‘乡愁’又解开了‘城愁’。”对入住后的新生活,当地居民陈法岭充满期待。

推进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城市整体形象、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息息相关。自2018年起,宿迁市突出农房改善龙头引领,在超额完成省定三年目标任务基础上,率先启动新一轮农房改善三年行动,坚持“面子”“里子”一起抓、硬件软件一起做,统筹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努力让广大农村居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按照计划,宿迁市今年新实施农房改善项目21个,其中11个已完成规划设计方案;33个续建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预计到2023年,全市将实施农房改善项目62个、农业产业配套项目108个,建成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等8个示范片区。

值得一提的是,宿迁市始终围绕产业链布局农房改善项目、围绕农房改善项目打造产业链,并持续加大项目集成力度,由点及面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已超95%,三类标准公厕实现“一厕一档一人”管理;累计建成垃圾分类乡镇35个,农村垃圾集中收集行政村比例、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为100%;推广一座污水处理站、一座公厕、一片湿地的“1+2”污水治理模式。

切实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宿迁市还注重发挥小城市“城尾乡头”衔接作用,全力实施小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规划、土地、财税等20条支持政策,积极打造双沟、马厂等9个特色鲜明、要素集聚的现代新型小城市,带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目前,已实施建设项目331个,实现工业开票93.8亿元、工业税收1.57亿元。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

宿迁市宿城区王官集镇去年引进的蝴蝶兰大世界项目现已建成投产,投资企业创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运营模式,有效辐射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我们部分温室大棚是与农户联营的,在企业‘统一供苗、统一培训、统一销售、统一结算’的前提下,由农户具体打理,利润按照四六分成,每个农户每亩每年可收益5万元以上。”投资企业负责人说。

广大农民群众的“钱袋子”鼓不鼓,是衡量乡村振兴成色的重要指标。宿迁市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返贫致贫的基础上,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千方百计拓宽农民致富渠道,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让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为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宿迁市积极构建城乡融合救助体系,并搭建“大救助”与“大扶贫”相统一的城乡救助信息平台,做到“既可以人找政策,也可以政策找人”,实现“一门受理、一网通办”,全市已有72万困难弱势群体被纳入平台统一管理。

与此同步,深化挂村帮扶推动振兴,已选派新一届市委帮促工作队50人进驻村(居),组织1500多名乡村振兴专干、专员,每月开展“五看一查一帮助”活动,及时帮助解决各类“急难愁盼”问题,高效对接落实市级以上专项衔接资金、公益性岗位项目。

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宿迁市一方面持续推进“村企联建”,推广联营等利益联结机制,利用村(居)集体资源资产,引进社会资本,发展产业项目,多渠道提升集体增收效能,全市村企联建率已超过90%;另一方面大力实施“春风行动”,仅今年已为3.81万人次农村劳动力推荐就业岗位,开展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95万人。

开发“农园贷”“一村一品贷”“畜禽贷”“农机云贷”金融产品,试点农业设施产权抵押贷款,不断增加农户创业有效支持;在通过全域发动、全员参与、全面集成、全力推进,探索出一条具有宿迁特色的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之路的基础上,接续升级乡村公共空间治理“2.0版”,协同打造产业有高度、环境有亮度、生活有温度的共富乡村……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推动宿迁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去年增加到21577元,同比增长10.8%。

做好“三农”工作、推动乡村振兴,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宿迁市各地各部门正以“四化”同步集成改革为统领,围绕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担当作为, 全力筑牢“三农”发展基本盘,奋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编辑 高霞)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